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9 13:02:20
每經編輯|李凈翰
最近一段時間,新一輪疫情的發展牽動著大家的心。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據青島衛健委消息,2020年7月18日0—24時,青島市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8例,均為中石化在科威特工作的中國籍員工。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7月1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6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例,本土病例13例(均在新疆)。
目前,烏魯木齊停辦各類聚集性活動,對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與此同時,香港近期發生的疫情過半個案找不到感染源頭……
對此,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昨日(18日)晚間就近期疫情進行了分析。
中石化9名員工回國被查出新冠
據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2020年7月18日0—24時,青島市新增境外輸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8例,均為中石化在科威特工作的中國籍員工,由科威特乘坐包機CA042航班于7月17日抵達青島流亭機場。
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趙某某,男,32歲,山東人。海關入境檢疫采樣后,因咽痛、咳嗽等由120救護車轉運至定點醫院隔離檢查。7月18日海關入境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當日市疾控中心核酸復檢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測結果,專家組確診為輕型病例,轉至集中收治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8例,分別為:傅某,男,22歲,山東人;范某某,男,38歲,山東人;荊某某,男,45歲,山東人;劉某某,男,40歲,山東人;顧某某,男,32歲,山東人;楊某,男,41歲,山東人;徐某某,男,41歲,江蘇人;鄭某某,男,35歲,山東人。以上8人海關入境檢疫采樣后,均由專車送至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7月18日8人海關入境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當日市疾控中心核酸復檢均為陽性,專家組確定為無癥狀感染者,轉至定點醫院隔離觀察治療。
同航班人員抵青島后,均由專車送至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同機密切接觸者350人,均已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截至7月18日24時,青島市累計確診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65例,其中治愈出院64例,死亡1例;境外輸入病例20例,其中治愈出院17例,現有3例(俄羅斯輸入2例、科威特輸入1例)在定點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無癥狀感染者21例,其中7例已出院,現有14例(科威特輸入8例、俄羅斯輸入4例、美國輸入1例、菲律賓輸入1例)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觀察治療。目前青島市納入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共510人。
烏魯木齊新增13例
2020年7月18日0-24時,新疆(含兵團)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3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0例,新增死亡病例0例。
其中:新增確診病例中,烏魯木齊市13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中,烏魯木齊市30例。
截至7月18日24時,新疆(含兵團)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06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82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3例,累計死亡病例3例。現有確診病例30例,無癥狀感染者41例,正在接受醫學觀察2705人。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烏魯木齊市疾控中心主任芮寶玲昨日(18日)表示,綜合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本輪疫情主要與一起聚集性活動關聯,疫情發展較快,確診及無癥狀感染者主要集中在烏市天山區,均為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目前,確診病例均為普通型和輕型。
香港過半個案找不到感染源頭
據@新華視點 報道,香港疫情也仍在繼續。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8日介紹,截至當日下午4時,香港新增6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本地感染60例,輸入個案4例。香港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777例。
在當日舉行的香港特區政府疫情簡報會上,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地感染個案中25宗與早前的確診個案有關,有35宗個案仍然找不到感染源頭。此外,還有超過60宗個案初步確診。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張竹君表示,目前疫情難以控制,多名確診病患的密切接觸者難以追蹤,呼吁全港市民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社交距離,盡量減少外出及社交活動。
張文宏 :吃好、玩好、睡好、防控好
香港和新疆近日陸續出現新發病例,防控策略上有何異同?我們能做什么貢獻?7月18日晚,張文宏在社交平臺上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烏魯木齊市近日出現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事實上,中國局部地區出現小規模聚集性病例,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點之一,之前的北京也是如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發生后,北京和烏魯木齊市都迅速重拳出擊,開展了大排查,結合流行病學調研和全面排摸,快速開展了精準的“應檢盡檢”。這樣一種主動、快速、精準的防控,其背后是我國政府“零遺漏”、“持續接近零病例”的決心。
同期,中國香港也出現了新一波的疫情,單日新增病例波動于20-40余例之間。不同于北京和烏魯木齊市,香港早前采取的策略是“應癥就診”,并沒有像北京一樣再出現第一例病例后,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這背后,是基于香港將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的理念。這樣的措施,雖然對于短期醫療資源的耗費是相對少的,但是由此帶來的疫情長期波動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可能會更高。
“疫情清零”和“疫情長期低水平存在”,這背后所耗費的社會、醫療、人力、經濟綜合成本可能需要專業人士的整理和分析,背后也有著各個方面復雜的社會因素。但從目前北京、烏魯木齊市的經驗來看,我們目前所采取的快速反應、精準防控與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已經能夠保證當地在3-4周后基本恢復正常生活。而這,肯定是目前對于我國最優的解法。
零星病例雖然仍有發生,中國一直在探索“最佳的解決方法”。國際上也會逐步探索全球的解決之道,相信中國基于擴大檢測的快速清零方案會給國際帶來貢獻。總之,想告訴大家的是,基于我國強大的防控體系,大家還是應該在不松懈的心理下繼續正常的生活。生活要繼續,吃好、玩好、睡好、防控好,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出的一份貢獻![嘻嘻]
不少網友看完分析,直呼“安心”!
告訴身邊人,
吃好、玩好、睡好、防控好!
編輯|李凈翰 杜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報、每經APP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