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3 09:37:54
一直以來,堅持“貨量打法”的安能主要面向快運中低端市場,而如今高調宣布進軍高端市場并再次重提IPO計劃,似乎也有正面迎戰順豐、德邦等在快運高端市場早有布局的快遞公司的意味。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安能快遞董事長王擁軍在十周年慶典現場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大包裹市場風起云涌之時,快運老兵安能物流迎來了創業以來的第十年,用安能物流總裁秦興華的話來說,這也是其“二次創業”的新起點。
6月1日,在安能十周年云慶典暨戰略戰術發布會上,安能正式宣布進軍高端市場,同時對外披露了近1-2年內準備IPO的計劃。安能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祝建輝表示,過去的十年,安能靠規模驅動規模,未來的十年,安能要靠品質帶來規模。
根據安能制定的五年規劃,安能要實現每年增長30%,五年達到日均貨量十萬噸的目標。然而,在秦興華看來,安能今年年底就要實現單日6萬噸貨量的戰略目標。
一直以來,堅持“貨量打法”的安能主要面向快運中低端市場,而如今高調宣布進軍高端市場并再次重提IPO計劃,似乎也有正面迎戰順豐、德邦等在快運高端市場早有布局的快遞公司的意味。
今年以來,包括安能、壹米滴答、順豐快運以及德坤、快兔等公司相繼獲得資本青睞,德邦快遞與韻達的牽手也讓大包裹市場生出新的變量,與此同時,快遞公司對于快運市場的布局依然勢不可擋且有趕超之勢,這些都讓零擔快運這個傳統的領域變得刀光劍影。
接下來的一年里,誰將成為新時代零擔“一哥”,“快運第一股”將花落誰家,則成為當今市場最大的懸念。
十年前,當安能在上海注冊時,只有幾十名名員工和4條營運班車線路。十年過去,安能逐漸成長為目前國內經營規模體量最大、網絡覆蓋最全的零擔快運網絡。
據安能方面透露,如今的安能已經擁有員工20000多名、分撥總面積235萬平、網點用戶23000家,日均貨量峰值高達42883噸,領先行業第二名近8000噸的貨量。
回顧過去十年的創業經歷,安能的幾位創業元老則用“苦難”和“九死一生”來形容。
自2010年成立之后,安能一直堅持貨量為王的市場打法,憑借加盟制的價格優勢及資本支持獲得貨量規模迅速擴充。但是在快運市場廝殺多年,中低端、同質化等也成為安能一直撕不掉的標簽。
公開資料顯示,安能物流已經完成6輪融資,這在物流公司中也較為罕見。除了年初大鉦資本的3億美元領投之外,安能還曾獲得鼎暉資本、紅杉資本等明星機構。2019年2月,安能曾全面砍掉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快遞業務,全面聚焦快運市場,在業內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于生存壓力。
而隨著新興快運平臺型公司的入局和快遞公司對于大件包裹的強勢布局,如今的快運市場并不太平。前有順豐、百世等快遞公司強勢布局,后有壹米滴答、聚盟等新興平臺瓜分市場,此外,雖然轉戰快遞市場,德邦依然是快運和大包裹領域不可忽視的強勁對手。
2019年中國零擔排行榜顯示,從市場占有率來看,安能、百世、德邦共瓜分著超過10%的市場,而順豐、壹米滴答和跨越速運則占有3%-8%的份額。面對源源不斷的新入局者,如何能夠殺出重圍,安能將答案指向“進軍快運高端市場”。
在十周年慶典上,安能同時發布面向高端市場的“定時達”和“安心達”兩個核心戰略產品。祝建輝表示,安能已經從過去的追求規模擴張網絡的階段,走向了未來通過追求品質來擴大規模的階段。
“過去的十年,安能依靠不斷擴展規模,鑄就了一張業內覆蓋最廣、細分顆粒度最密集的全國物流網絡,這張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96%以上的鄉鎮,但是目前只能服務一些中低端的物流市場。未來,安能要通過定時達改革和安心達的推出,提升整個網絡的服務品質,通過品質奪取高端市場的貨量,進而繼續擴充整張網絡的貨量。”祝建輝表示。
據介紹,“定時達”和“安心達”主要服務于追求時效性和安全性的客戶。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瓷器、玻璃、貴重家電等易碎品貨物,客戶使用“安心達”服務時,在運費上會保持與標準快運持平,如果出現貨物破損,安能會全額賠付。
而“定時達”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升級,保障貨物優先中轉、優先派送,產品價格相比普通產品僅多出兩分錢,如果在承諾的時間沒有到達,將免除全部運費。
“由于客戶投訴主要集中在破損與理賠上,因此我們推出的兩款新品主要是為了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祝建輝說,“在此之前,安能一直專注于關注性價比的客戶,沒有將產品進行差異化細分。因此,安能也將以這兩款產品來改變客戶對品牌的印象,開拓高端市場。”
當零擔老大哥德邦A股上市并轉戰快遞紅海之后,關于安能上市的傳言開始多了起來。近年來,“安能”二字與上市的傳言一直相伴而生,早在2018年,秦興華在年會上就曾正式對外公布,2019年是安能的上市年,并向員工開放股權投資,今年年初,安能再度曝出赴美上市的傳言。
而如今,關于安能上市的傳言終于有了定論,安能物流CFO兼助理總裁林迪生透露,安能將在未來1-2年內成為上市公司,建立真正的資本壁壘,通過商業模式的領先轉變為技術的領先,以優化資產配置,來提升所有物流要素的效率,打造競爭力,鞏固領先優勢的同時整合更大的市場。
相比于快遞市場,快運領域的資本化則節奏更加緩慢。而今年以來,大票零擔市場已經發生多起融資事件,再一次引發了行業對于“快運第一股”的猜測。
在不少投資人看來,目前中國大票零擔市場CR10不足5%,市場極度分散,疫情之后將加速行業格局變化及整合,中國大票零擔市場甚至有機會再造一個新順豐。
正是如此,已經有不少公司盯上了這個物流領域的新機會。安能快遞董事長王擁軍表示,國際上一般認為行業的集中度超過20%就是進入整合期,而目前快運前8名企業加起來的行業集中度在8%左右,但5年以后,快運行業市場份額可能會達到20%,進入集中階段。
“目前來看,快運市場1萬億的市場空間,安能的市場份額只有2%,行業第一名應該有至少10%的市場份額,安能至少還有五倍的增長空間。”這是王擁軍對于安能的野心。
不過,中物聯公路分會特約專家韓雪峰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運市場的競爭本來就相當殘酷,加上快遞公司不斷下沉搶食蛋糕,行業的競爭將在2020年開始白熱化,而未來還將有更多具有強區域屬性、全網屬性、新型的組織參與競爭,這些“潛水”在基礎市場的零擔快運企業將對頭部企業產生超強壓力。
而快遞專家趙小敏此前也表示,滿幫、G7這些利用互聯網切入貨運領域的公司對行業還是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但是一直以來都被傳統快遞、快運企業所忽視,未來這些公司的上市必將超出市場預期。在這種環境下,貨量對傳統的快遞快運公司來說則顯得更為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