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3 20:13:12
每經編輯|徐豪
截至2月23日18:54,新冠肺炎確診77048例,死亡2445例。
關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疑問,每經疫情智能機器人7*24小時為您解答↓↓↓
疫情防控期間,溫州市檢察院對一起正在辦理的走私珍貴動物制品案仔細研判、深挖線索,有力引導偵查機關抓獲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截至今年2月14日,共依法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18人。據悉,本次現場查獲的穿山甲鱗片達10.65噸,案值約1.1億,全案交易數量累計達23余噸,是浙江省目前偵破最大的穿山甲鱗片案件。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憤怒,也有網友呼吁:“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就在近日,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管軼及其團隊在其最新發布的論文中提到,在廣東、廣西截獲的從東南亞走私來的穿山甲中,發現了冠狀病毒,并且與新冠病毒的相似度在85.5%到92.4%之間。
姜片作偽裝
查獲走私穿山甲鱗片10.65噸
據浙江新聞,2019年6月,溫州市公安局接到溫州海關緝私分局傳遞的一條走私穿山甲鱗片的線索。經過初步研判,兩個部門立即啟動聯合打私工作機制,成立由溫州市公安局、溫州海關緝私分局和甌海公安分局組成的“7.2”聯合專案組,共同對該線索進行擴人、擴案、擴線。
2019年10月29日,專案組經過精密籌劃和組織,在甌海郭溪街道一托運部成功抓獲正在交接貨物的姚某和王某等人,現場查獲穿山甲鱗片306包(共10.65噸),經權威機構鑒定,涉案的306包穿山甲鱗片全部屬于樹穿山甲的鱗片,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公約)附錄I物種。
現已查明,溫州籍姚某、王某伙同他人從非洲某國采購穿山甲鱗片,并委托一境外專業走私團伙從上海一非涉關地碼頭走私入境。走私團伙經貨車將該批貨物交付給姚某、王某時,被在此設伏的專案組警察當場查獲。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據央視新聞,藏有穿山甲鱗片的集裝箱混裝在四十多個集裝箱之中,而這些集裝箱是由一艘千噸貨船運輸入境。
打開集裝箱,里面堆滿了用麻袋裝的貨物。
溫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二大隊大隊長陳凌:裝姜片的麻袋堆積在外部,裝穿山甲鱗片的放在集裝箱中部偏后部的位置,整個用姜片把它包起來,我們如果采取這種秘密抽檢的方式肯定一下子是查不到的。
經過清點,裝著穿山甲鱗片的麻袋一共306包,總重10.65噸。犯罪團伙走私這些穿山甲鱗片,不但用姜片作掩護,還在麻袋上用英文字母做了標記,以區分姜片與穿山甲鱗片。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通過擴案偵查,溫州警方又查證了姚某等人于2018年11月以來2次走私穿山甲鱗片12.56噸入境,并銷售到廣西某地的事實。
近五萬只穿山甲被殺戳
截至目前,此案已查明走私的穿山甲鱗片共計23.21噸,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涉及海上偷運、碼頭卸貨、國內運輸、境內貨主、銷售下家等各個環節,查扣用于走私的三無船只1艘。
據辦案人員介紹,走私23噸多穿山甲鱗片,為近年來全國海關緝私部門查獲數量最多的一起此類走私案。穿山甲鱗片被認為有藥用價值,市場利潤空間較大。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不法分子去捕殺穿山甲,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極大威脅。
杭州海關緝私局溫州分局民警馮晨雪:走私分子走私穿山甲鱗片進境的成本大約在每公斤80-150元,他出售到市場上的價格可以達到800元左右,所以利潤空間有10倍左右。
據了解,一只穿山甲身上約有0.4到0.6公斤鱗片,走私23噸多鱗片,就意味著近5萬只穿山甲慘遭毒手。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穿山甲由于其在食用和藥用的巨大市場需求,是全球非法貿易最為猖獗的哺乳動物。2017年1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八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I,要求完全禁止國際貿易。近30年來,我國穿山甲種群數量下降了80%,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刻不容緩。
海關提醒,穿山甲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違反國家規定,未經國家主管部門的批準,非法收購、銷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和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的行為已經觸犯刑法,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法律責任。
管軼團隊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約9成
2月18日,來自香港大學管軼課題組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艷玲課題組合作的研究被提交到生物學預印版論文平臺BiorXiv上。研究人員對廣西和廣東反走私行動中查獲的多個穿山甲樣本進行了檢測,并在穿山甲樣本中發現了冠狀病毒,屬于此次新冠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
研究顯示,穿山甲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全序列相似性為85.5-92.4%,低于蝙蝠RaTG13的96.2%。但穿山甲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與新冠病毒更相似,達97.4%,5個關鍵位點完全相同。相比之下,蝙蝠RBD與新冠病毒的相似性只有89.2%,5個位點只有1個相同。此外,新冠病毒RBD以外序列與蝙蝠序列更相似,提示存在趨同進化或病毒重組。
圖片來源:論文截圖
論文提到,許多早期病例與湖北省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推測可能是這次人畜共患病新冠肺炎的來源。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僅報告了從市場上獲取的環境樣品新冠病毒呈陽性。但是,由于類似的生鮮市場(wet market)已經被證明了與2002-2003年的SARS暴發有關,因此野生動物似乎也可能參與了新冠病毒的出現。
暴發前,華南海鮮市場上有許多非水生哺乳動物可供購買。不幸的是,由于市場在疫情暴發后不久就被清理了,因此從市場確定野生動物中的源病毒具有挑戰性。盡管現已鑒定出2013年從云南菊頭蝙蝠中取樣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但尚未在其他野生動物物種中檢測到緊密相關的病毒。
論文認為,穿山甲發現的冠狀病毒的多個譜系與新冠病毒極其相似,穿山甲應被視為新冠病毒可能的中間宿主,應嚴禁在生鮮市場中出售,以防止人畜共患病傳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重要消息,2月24日(明天)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將審議關于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相關議案。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浙江新聞、央視新聞、新京報、機器之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