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7 16:51:50
每經記者|蘧毛毛 每經編輯|段思瑤
在“新四化”浪潮沖擊下,汽車產業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
“作為我國重點扶持的產業,目前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由生產要素的變化帶來的直接結果,我國的經濟和社會都在由原來的工業化向數字化轉型。”11月21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長馬冬妍在“第十一屆中國獵車榜”上稱。
在本屆中國獵車榜上,每日經濟新聞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AI智能下的汽車產業裂變——中國汽車企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分為“背景與趨勢”、“數據來源”、“重點領域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消費趨勢展望”五部分,通過嚴謹的調研、詳實的數據,把脈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動向,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網聯等新技術對中國汽車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據馬冬妍介紹,汽車產業的變革是以工業化與信息化的“兩化”融合為背景。新時代,“兩化”融合也被賦予了新目標、新內容、新要求。過去十年,“兩化”融合作為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經歷了“理論-實踐-理論”多輪次迭代循環,逐步形成一套應用于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水平測度和診斷對標的評估體系框架,并積累了詳實的企業數據案例。
《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兩化融合參評企業數量已超過16萬家,覆蓋國民經濟三次產業100余個細分行業。同時,汽車兩化融合參評企業數量已達4200余家,涵蓋不同規模和不同區域的整車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廠商。
“在‘兩化’融合新目標、新內容、新要求的指引下,汽車產業發展的原生動力與活力將發生根本性變化,新模式新業態也在不斷涌現。”馬冬妍稱。
據了解,目前,車企云服務應用、大數據融合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汽車企業云服務應用已從以數據存儲和計算為重點,向信息系統云端遷移、軟件云端訂閱和定制方向發展,企業云服務應用不斷向前推進。同時,整車制造企業的大數據應用也已集中在產品設計與開發、生產優化、故障診斷與預測等方面進行探索。
《報告》數據顯示,已經有超過40%的公有云服務應用汽車企業將信息系統部署在云端,超過18%的企業通過公有云平臺實現軟件的定制。同時,已經有50.1%的大中型汽車企業能夠實現數據統一集中管理,有71.6%的大中型汽車企業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綜合決策,并具備了下一步開展相關大數據應用的基礎條件。
基于以上變化,目前汽車行業的盈利模式也正在發生改變。一方面,傳統車企正在面對核心業務利潤不斷下滑,品牌價值弱化的壓力;另一方面,云計算、物聯網、5G、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在飛速進入汽車產業,并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