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1 21:54:31
雯雯(化名)是上海的一名一年級小學生,除了周一至周五學校的課程,課外輔導和興趣培訓擠滿了她的課余時間。而近年來突然火起來的“少兒編程”,也是雯雯業余時間要參與的培訓。
不過在雯雯媽媽看來,“現在的培訓機構吹得太過了,說參加編程類的競賽,未來孩子在升學考試方面會有優勢。其實我們家長心里都清楚,這和奧數一樣,只有1%的小孩能行,其他都是陪太子讀書”。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姚亞楠 每經編輯|肖芮冬
前有蘋果教父喬布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為它會教給你如何思考”的名言,后有前央視名嘴張泉靈“未來孩子不會編程,他有可能永遠是那個loser”的判斷。2018年,這個被稱為基礎教育最后金礦的賽道——少兒編程教育,終于火了。
2019開年,少兒編程教育頭部選手“編程貓”、“小碼王”相繼官宣完成新一輪融資。當資本寒冬席卷到各個行業,少兒編程賽道欣欣向榮的景象,引來其他行業艷羨。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共有160余家少兒編程公司,有近60家披露了融資情況。
來自IT桔子的數據顯示,2018年,少兒編程行業共發生43筆融資交易,包括“編程貓”C輪3億元、“小碼王”B輪1.3億元等幾筆高額融資。此外,“編玩邊學”等玩家還在一年內接連獲得兩輪融資,“編程貓”更是創下了半年內3次融資的行業紀錄。
作為教育細分領域中當之無愧的“風口”,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經緯中國、創新工場等知名投資機構,都在少兒編程領域進行了布局。在600億規模的少兒英語培訓市場中,誕生了VIPKID這樣的行業“獨角獸”,而對于如今少兒編程這個賽道,投資機構都早早布局,生怕錯過了捕獲下一個行業“獨角獸”的機會。
《中國少兒編程行業研究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國內少兒編程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0億~40億元,用戶規模約為1550萬,行業規模將在五年內達到300億元,巨大的市場機會和密集融資的背后,是政策加持的強心劑。
在2017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強調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編程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中。2018年1月,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新加入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等內容成為“新課標”亮點之一。在2018年,浙江、天津、江蘇等多地還將編程納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和高考的內容體系。
無論是出于對少兒編程所訓練的邏輯思維、創造力的重視,還是押注少兒編程將納入“K12考綱”,成為像奧數培訓一樣真正的剛需,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2018年少兒編程賽道入局的創業者絡繹不絕,資本市場也迎來大爆發。
然而,與創業者和資本的狂熱涌入形成對比的是,家長和學生似乎顯得格外冷靜。
雯雯(化名)是上海的一名一年級小學生,除了周一至周五學校的課程,英語、數學等課外輔導,鋼琴、畫畫、跳舞、小記者等興趣培訓擠滿了她的課余時間。雯雯媽媽認為,如果孩子感興趣可以嘗試,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時間,“雖然她現在才一年級,但時間已經安排得很滿了,年齡再大點學習壓力會更大,剛需永遠只有語數外,最多培養一門興趣,其他都是可以砍的,肯定要無條件讓步于課業學習”。
此外,雯雯媽媽也并不看好通過編程教育走升學捷徑,“現在的培訓機構吹得太過了,說參加編程類的競賽,未來孩子在升學考試方面會有優勢。其實我們家長心里都清楚,這和奧數一樣,只有1%的小孩能行,其他都是陪太子讀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了解市場上多家少兒編程培訓機構和在線課程時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少兒編程教育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機器人編程,即通過組裝、搭建、編寫程序來運行機器人,著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另一類是編程語言,通常從Scratch圖形化編程起步,在學會運用“編程思維”后逐漸進階到代碼編程,如C++、Python等,這些培訓大部分都針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
“小碼王”的課程顧問告訴記者,學習編程對孩子的識字、電腦操作有一定要求,不太適合小學以下的孩子,“年齡太小的孩子一方面會比較難理解其中的原理;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也很難獲得成就感”。
年齡大的孩子沒有時間學,年齡小的孩子不適合學,這樣的尷尬局面一度讓部分創業者折戟。
許毅松曾是少兒編程領域的創業者,在2016年6月畢業后,其開始招生培訓,2017年1月結束項目運營。他在總結這段失敗經歷的文章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少兒編程學習的剛需問題。他認為,暑假長達兩個月,家長容易騰出一段時間來給孩子嘗試新的教育產品,但開學后孩子時間、精力的緊張迫使家長需要在課外的教育產品上做必要的取舍,大多數家長的決策優依據為:學科輔導班優先,興趣才藝類次之,像少兒編程這樣的嘗鮮產品只能排在最末了。
他分析道,“學科輔導的剛需是提分,再開明的家長也不敢在這方面完全無視,興趣才藝類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專業評級體系搭建,形成了另一個剛需,即特長。而少兒編程作為新事物,還沒有權威、統一的評價體系,家長認知也不夠,因此在和學科輔導班、興趣特長班搶占孩子寶貴的業余時間時,自然落于下風。”
在談及當下少兒編程行業的火爆,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姜敏認為,從資本角度看,現在的確有些過熱了。2018年,真格基金兩次出手投資VIPCODE,“VC對于新興品類都會感興趣。在投資前,我們把市場上關于少兒編程教育的項目系統地看過一遍。這個行業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家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這個需求的剛性夠不夠強,目前值得商榷。未來還會有什么樣的政策推出會使需求剛性發生一個本質的變化,這是我們需要更多觀察和思考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