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2019-02-19 09:58:30
新年伊始,國內車市并未取得預期的增長。2月1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同比降幅均超10%,多數車型產銷水平均低于2018年同期。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1月銷量交出的最差成績單。業內人士表示,1月國內汽車銷量成績對2019年車市并不是個好信號,雖然國家已出臺政策挖掘多個潛在增長點,但在車市寒冬下,不少實力欠佳的車企可能難以熬過2019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蘧毛毛 攝
首月銷量下滑
數據顯示,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6.5萬輛和236.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2.1%和15.8%。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9.5萬輛和202.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4.4%和17.7%。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徐海東表示,“1月國內汽車銷量繼續下滑,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我們估計,2月批發銷量也將大幅下降。銷量下降的原因仍然是整體經濟放緩以及中小城市消費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銷量下滑中,受影響最大的是國內自主品牌。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3.2萬輛,同比下降22.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2%,同比下降2.4%,其中中國品牌SUV銷售51萬輛,同比下降達25.7%,占SUV銷售總量的58%,同比下降5.3%。
同時,銷量前十的車企,市場占比也呈下降趨勢。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212.9萬輛,同比下降15.8%。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9%,同比下降0.1%。
事實上,這已是我國汽車市場連續7個月銷量同比下滑。此前,中汽協預測,2019年,國內汽車銷量預計為2800萬輛,將與2018年持平,出現零增長,其中乘用車預計銷量為2360萬輛,與2018年持平;商用車預計銷量為440萬輛,小幅增長1%;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為160萬輛,同比增長33.3%。
增長潛力仍在
盡管開年表現不利,但并非全無亮點。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雖然1月車市整體負增長,但卻實現多個單周正增長。其中,第二周車市日均零售銷量達5.6萬輛,同比增長3%,第三周進一步達到6.46萬輛,同比增加4%,相對于去年12月同期33%的負增長改善明顯。
“改善原因首先是錯峰因素的購車節奏改變,其次是新能源車暴增效應,第三是豪華車的貢獻。”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1月的周度零售已經實現連續兩周正增長,如果2018年春節再晚幾天,2018年1月經銷商零售銷量有望實現正增長。
與車市整體下滑態勢不同,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逆勢實現高速增長。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1萬輛和9.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38%。
同時,農村及三線以下城市成為購車增長主力。中國縣城統計年鑒顯示,目前,國內三線以下城市人口數量為6.6億人,占中國總人口的48%。SIC銷量數據庫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2017年,三線以下市場乘用車銷量年均增速高達16.8%,乘用車銷量增速遠高于整體市場水平,未來三線以下城市消費者或將持續影響汽車消費能力。
此外,二手車交易也日漸火熱。2018年1-12月,全國累計完成交易二手車1382.19萬輛,同比增長11.46%,交易金額為8603.57億元。二手車市場活躍度繼續提升,成為支撐汽車市場的關鍵力量。
“汽車市場要想健康有序發展,二手車的重要性應該由邊緣慢慢步入舞臺中央。”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表示,只有將二手車市場做大做好,新車市場乃至整個汽車市場才有希望。加強新車市場和二手車市場的互動,這是中國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為提振汽車消費,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在農村居民購車、新能源汽車、小排量汽車二手車交易等多個方面推出促進消費的措施。
企業謀自救
對車企而言,車市的低迷將直接傳導到自身,而車市回暖的最大受益者也將是自身。目前,受困于銷量下滑,國內車企業績紛紛告急。其中,長安汽車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滑92.99%-89.49%;江鈴汽車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7%;海馬汽車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2億-18億元。
在此背景下,還未等《方案》地方細則出臺,部分車企就已經迫不及待率先響應“汽車下鄉”,并謀求自救。近日,一汽-大眾推出“一成首付購新車”和“最高萬元報廢補貼”政策,旗下所有滿足《方案》的車型均享受優惠補貼政策,長安汽車旗下歐尚汽車也宣布了自己的促銷政策,消費者最高可享2.2萬元的廠家補貼。
一位汽車經銷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即便不考慮國六標準實施臨近等因素,在國內車市遇冷的情況下,國五標準車型的價格現在也整體上處在低價“冰點”,若再疊加本輪“汽車下鄉”廠家補貼,在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國五車還是具有不小吸引力。
近日,多家車企披露1月產銷數據。雖然北汽、一汽等車企在車市寒冬之下實現了銷量“開門紅”,但更多車企仍然深陷銷量泥潭。以海馬汽車為例,海馬汽車1月銷量僅為1327輛,同比下滑87.45%。但海馬汽車并未放棄,提出了“2019年扭虧為盈”的目標,并將于2019年推出多款新品。
業內人士表示,對吉利、上汽、一汽等銷量第一梯隊的車企而言,由于自身競爭力較強,大環境的負面影響相對可控。但對于業績下滑明顯的海馬等邊緣車企來說,車市寒冬將是一個難以邁過的“檻”。
針對車市走向,崔東樹認為,由于2018年春節較晚,銷量提前釋放,但在2019年春節假期市場縮短、國家促進汽車消費政策以及國六標準逐步實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19年車市整體將呈現出前低后高的發展態勢。另外,隨著國家刺激汽車縣鄉市場發展,未來中小城市車市會逐漸恢復,有望恢復到正常發展軌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