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8 23:24:14
臨近2018年年底,校外培訓機構遭遇了一波大規模的整改風潮。就在同一時期,它的姊妹行業在線教育機構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情勢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對十余家在線教育機構或其部分線上課程進行了調查,試圖在監管強化的背景下,還原各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的運營狀態。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無論是地鐵車站的大幅海報,還是手機屏幕上的推送,章子怡代言的gogokid,劉濤代言的VIPKID,黃磊代言的掌門1對1、孫儷代言的噠噠英語……這些星爸星媽的推薦,都讓一系列線上教育的品牌與年輕的父母們親近了很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校外培訓機構正在接受大規模整改風潮時,它的姊妹行業在線教育機構又面臨著什么樣的局面呢?
繼教育部等四部門及國辦先后發布《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后,2018年11月26日,教育部等三部門再次聯合發布《關于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提出要“強化在線培訓監管”,做好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培訓教育活動機構的備案工作,切實把好入口關,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范線上教育培訓機構。
這一“同步規范”,意味著面向中小學生的在線教育即將告別監管“真空”時代。在政策監管加壓之下,這些在線教育機構整改狀況如何?他們的師資是否過關?收費情況是否合理?是不是可以隨時退費?
針對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一系列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對gogokid、Hitalk kids、vipJr、51talk、掌門1對1、新東方多納、學而思VIPX、英孚等十余家在線教育機構或其部分線上課程進行了調查,試圖在監管強化的背景下,還原各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的運營狀態。
監管規定:
根據國辦發布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培訓機構應當與所聘人員依法簽訂聘用合同、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人社部最新版本的《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也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Z字簽證入境(有互免簽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入境后取得《外國人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行業現狀:
據一家校外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該機構聘請的外教都會由公司辦理工作簽證,并在區屬公安局備案,公司聘請這些外教后會給他們培訓,還需要經過觀摩,合格之后才能授課。當記者問到這些外教是否持有教師資格證時,該培訓機構老師表示,大部分外教是沒有國際教師資格證的,“國內的老師還有一部分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更不用說外教了。”
線下的教育機構尚且如此,那么線上機構又會是怎樣的狀況呢?
記者注意到,《通知》規定,“線上培訓機構必須將教師的姓名、照片、教師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顯著位置予以公示。”
但記者瀏覽各在線教育機構網站發現,盡管部分主打外教一對一在線英語學習的機構在介紹師資時都標榜“100% TEFL/TKT雙證上崗”、“全球英語外教獲TESOL/TEFL認證”、“100%持有TESOL/CELTA等權威執教證明、100%有2年以上教學經驗”等信息,卻并未公示老師的相關資格證或資格證號。事實上,記者查證的幾乎所有機構都沒有在網站顯著位置公示教師資格證號。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悉,TESOL/TEFL證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雙重權威認可的全球通用“綠卡”英語教師證書。擁有這類證書意味著不論外教來自哪個國家,都具備國際認可的英語教學能力。
記者調查:
記者曾以家長身份向部分機構提出核實教師資質的要求,滬江教育旗下Hitalk kids的一名課程顧問發來一份PDF文件,里面包含著該機構一名教師的TESOL國際教師資格證,并明確表示“您要哪個老師的教師資格證我都可以提供”。
新東方多納的課程顧問同樣給記者發送了該機構外教的TESOL、TEFL兩個證書樣本,并告知證書屬內部資料,需妥善保管。
不過當記者向51talk的課程顧問咨詢提出同樣的要求時,對方只發來一張帶有TESOL標志的教師情況介紹,當記者進一步明確想看一下教師的資格證時,該課程顧問回復稱,我們沒有權限去看外教老師的資質證書,因為這都是屬于“保密”的。“我們這邊查看不到,但不代表沒有,國家要求所有教育機構(老師)都必須持證上崗。”他還告訴記者,“我在這里兩年,沒見過誰要求提供這個資質證明。”
對標VIPKID的gogokid課程顧問則向記者表示,對于在美國教學的老師來講,那些證書并沒有多大的含金量,所以有的老師有,有的老師沒有,主要還是看老師的幼教教齡,而且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老師的資格證書都放在頁面上。
她進一步向記者介紹,“我們很多外教是從VIPKID挖過來的,線上的北美外教老師都是兼職的,沒有全職的北美老師,就跟滴滴司機是一樣的,外教老師可以多平臺開課,在gogokid可以開課,在VIPKID也可以開課。”
該課程顧問一再強調,“我們的老師學歷100%是學士學位以上的,還有碩士。”通過網站注冊賬號,登錄后可以看到可選老師的教齡、學歷背景以及孩子家長的評價。記者注冊賬號登錄網站后,發現的確能夠看到教師的風采介紹,但在學歷背景欄目,資料只顯示“學士”、“碩士”,并無其他資格證書可供核實。
掌門1對1是一家專注于“小初高”的全科目針對性在線1對1輔導品牌,其課程顧問也以“教師資格證涉及老師的隱私、不便透露”為由拒絕了記者的要求,當記者表示“線下機構老師的教師資格證都是公開貼出來”時,對方表示,線下機構只有少數幾個老師,他們的教師資格證可以隨意貼出來,“而我們有幾萬名老師,這個沒辦法直接全部公布出來。”該人士同時強調,“我們的老師都是本科以上學歷,有教師資格證。”
除了師資問題外,在線教育機構的上課時間大多也不能完全符合規定。《意見》在第(七)條“細化培訓安排”中規定: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業。
可事實上,為了方便孩子能夠隨時隨地上課,在線教育機構的上課時間一般延續到比較晚。如gogokid的上課時間為早9點到晚9點;VIPKID的上課時間為早9點到晚9點半;vipJr的上課時間為早8點半到晚11點;51talk的上課時間跨度更大,為早6點到晚11點半……如果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結束時間不得晚于晚8點半的規定,線上的大多數教育機構都是不合規的。
記者注意到,在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有34.9%的用戶遇到過教師真假難辨的問題;31.9%的用戶遇到過夸大宣傳教師背景的問題。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目前在線教育師資良莠不齊,行業監管亟待加強,師資存疑是用戶的最大痛點。
專家說法:
一位深耕教育行業多年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借助互聯網技術讓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對于教育資源公平分布是很有價值的。但不管是互聯網教育的創業者、經營者還是教學者,是否擁有經過長期實踐驗證的教學體系,目前還有待觀察。事實上,目前的在線教育機構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在營銷上大都采用擴大用戶焦慮、病毒式傳播等方式,容易對家長用戶產生誤導。
監管規定:
國辦發布的《意見》明確規定: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行業現狀:
而事實上,在記者調查的10家機構中,若以“一次性收費是否超過3個月”來判定機構的行為是否違規,除了英孚由于是線下課程綁定線上課程、課程費用是3個月交一次以外,其余絕大多數都涉嫌違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機構大多按課時或課程級別收費,課程顧問會以優惠活動等各種形式推薦家長一次性購買長期課程。一般情況下,一次性購買的課程越多,平均單節課時費就越低,也即課程顧問所說的“報得越多越劃算,性價比越高”。
除此以外,很多機構都與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有合作,家長給孩子購買在線課程可以采取教育分期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在費用方面的壓力,客觀上也會對家長一次性購買更多課程起到誘導作用。
記者調查:
以VIPKID為例,據其課程顧問介紹,其一個基礎課時包是6個單元,是360天的課程,費用在13000元左右,此外還有2年、4年或6年的課程。“家長一般都會選擇兩年的,課時量是一年的兩倍,但費用只有23000元左右,相當于價格優惠了3000元。”
他進一步告訴記者,支付既可以全款也可以分期,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的微粒貸,或者通過招商銀行和聯通公司合資的招聯金融進行支付,首付2565元,剩下的費用可分成5期、10期或12期免息支付。
gogokid的課程顧問告訴記者,公司目前還處于開拓市場階段,因此體驗課當天報名能享受六折優惠,“這是其他機構給不到的一個優惠。”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名顧問向記者介紹,一個完整的課程有12個單元,原價20688,折后價是12414,每節課的均價大概是60多元,并建議記者多“囤課”。“英語是要一直學下去的,所以報得越多,每節課均價越低,性價比越高。”
她還告訴記者,可以全款支付,也支持螞蟻花唄,“公司全額承擔手續費”。
好未來和環球老虎基金聯合投資的噠噠英語也不例外。其課程顧問告訴記者,“我們是按課時收費。”該機構現有35課時、74課時、164課時、328課時、538課時等可選課時包。他對記者表示,35課時的課時包價格為5292元,每節課均價151元,性價比不高,推薦購買538課時的長課時包,這樣還可以附贈74節課,相當于一共有612個課時,折后價格是50392元,每節課均價約82元。
“后期您還可以參加合同外的一些活動來獲得一些贈課。比如您購買完課程后把購買憑證分享到朋友圈,立送3節課;孩子上完首次課配上文字曬到朋友圈,并獲得10個贊,會贈送5節課;以后每個月只要孩子上課您分享到朋友圈都有贈課;親朋好友通過掃描您的二維碼在我們這里報名您雙方都各自可再送10節課,這樣算下來您每節課的均價就變成70多了,性價比更高。”該顧問補充說。
記者提出一下子交5萬多元學費經濟上有壓力,對方回應稱可以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不收手續費,不過只能分3期或6期支付完。
此前在臨近元旦的時候,滬江教育旗下Hitalk kids的課程顧問對記者表示,2019年開始線上機構不允許有3個月以上的課程,所以到時課程單價基本都會超過160元/節,因此趕在2018年結束前報名,會比年后要省很多錢。
對此記者追問是否年后就沒有長課時包了?對方回應表示,“線上機構應該也會想辦法應對,不過課時價格肯定比現在高。”他同時建議記者先付個“首付”,用2000~3000的報名費保留當前的優惠,一個月內若不滿意可以全額退款。
除了上述機構以外,vipJr、新東方多納、Hitalk kids等機構均可以通過消費金融機構進行分期支付,并且無需承擔利息和手續費。
略顯特殊的是,當記者詢問51talk課程顧問是否可以分期付款時,對方明確表示不能分期,并解釋“現在經濟不景氣,從這個月(2018年12月)開始,公司不做分期了。”
專家說法:
前述深耕教育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線上教育機構用分期的方式進行支付,其實在線下機構也很普遍,而采用長課時包這種方式其實是為了讓家長一次性消費更高的費用,這對于用戶來講很不合理。
“這種大課時包,其實很多時候會‘綁架’了孩子。機構為了讓家長買更大的課時包總會用促銷等手段,比如折扣更低,或同等價位學習更長時間,但這會捆綁家長和孩子,即使發現孩子不喜歡課程,但家長因為花了錢,往往會強迫孩子繼續上課,其實這是浪費孩子的時間,對孩子來講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也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說,國家現在推出一次只能收3個月費用的政策,這對于用戶端是有好處的;當然對企業端來講,就可能破壞他們原有的高現金流為王的方式,對于很多創業型的企業來講,這是有一定風險壓力的。
那么,家長一次性繳納長期的課程費用會存在哪些風險?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又會有哪些風險?對此,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周旭亮在接受記者咨詢時表示,家長一次性繳納長期的課時費,首先會面臨退費的風險。消費者在接受教育機構教育服務的過程中,不管是自身原因還是教育機構的原因,如果遇到需要中途退費的情況,教育機構可能找出種種理由,不予退還或者少退還。
而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消費者可能因為資金不足或者忘記還款期限導致還款逾期,產生罰息或滯納金使自己背負更高的債務,同時會影響個人征信記錄。另外假如一旦逾期,消費者確實無力償還,貸款平臺起訴,可能會導致消費者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單,并被限制高消費。
為此周旭亮提醒消費者,在簽訂教育服務合同時,第一要找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查看其營業執照及教師的相應資質;第二要量力而行,視自己經濟能力選定教育機構及培訓項目;第三在付款方式上最好是按課時或者按學期支付,不要一次性支付幾年的學費,以避免退費風險;第四簽訂合同時要擦亮眼睛,若有不合理的條款要及時發現并刪除或修改。
行業現狀:
根據《意見》的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現實中,在線教育機構往往并沒有嚴格按照線下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要求來執行這一規定,因此也難免會涉及用戶的退費問題。
一位不愿署名的投資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在線教育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加上優質平臺的聚集效應,退費率高是比較常見的。《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中有16.9%的人遇到了“退課退費難”問題。
記者調查:
記者在檢索在線青少年教育機構退費問題時發現,有不少家長反映“退費難”。在某法律咨詢網站上,某家長表示在線英語課程要退費,對方卻聲稱無退費機制拒絕退費。
(某論壇用戶爆料在線英語退費問題)
那么,對于退費問題各家線上教育機構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學而思VIPX的課程顧問告知可以隨時退費以外,其他機構對退費基本都設定了限制條件。
大多數機構都規定在一定的期限內(20天、30天、60天不等),可以無條件退費;超過了一定期限后(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不等),需要扣除已經上掉的課時費,但這時候扣除掉的課時費是按原價或更高的價格來扣除的,而非按照原優惠價格扣除;還有的機構明確表示,超出期限后不予退費。
記者曾向多家機構的課程顧問提出,“如果孩子學到中間不想學了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為什么不能退費”的問詢,多數課程顧問回應的理由基本相似:如果孩子不喜歡或不適合所學的課程,在給定的無條件退費期限內應該作出決定;否則超出期限就表示家長和孩子對課程是認可的。
以噠噠英語為例,其課程顧問告訴記者,在40天15節課之內可以無條件全額退費,超過這一期限后也可以退費,但要扣掉已上過的課時費用,而且這部分課時費用需按照原價扣費。
相比之下,gogokid的課程保護期為30天內12節課,在這一期限內家長可無條件退款;超出期限后按照原價扣除已上過的課時費。
掌門1對1規定,在31天之內且所上課程不超過3節的情況下,可全額退費;假設所上課程超過3節,即便在31天之內,也需要扣除已上過的課時費。
除了這種超出期限后要扣除已消耗課時費的模式之外,vipJr和英孚都明確:超出期限后不予退費。
vipJr的課程顧問告訴記者,合同開通后的一個月內可以退費,但一個月之后便無法退費。如果采用分期付款方式,首付已經付了,即便孩子不想再學,之后的費用仍然需要持續繳納。
另一種模式則是綜合了前兩種模式,對退費設置了3個期限。
以51talk為例,30天內無條件退費;30~180天按原價扣掉課時費,并且要扣除總價款25%的違約金;超出半年后不可退費。
新東方多納退費模式大致相同,前4次課可全額退費;4次課到2個月之內需按原價扣除掉課時費;超過2個月后不再退費。
專家說法:
那么機構設定的退費期限是否合乎法律規定?他們在要求提前繳費的基礎上,有沒有資格設定期限?
對此周旭亮認為,超過規定期限不能退款顯然是不合法的,這是明顯的霸王條款。而對于退費時需扣掉已經上完的課時費是否合法,他認為主要視簽訂的合同而定。關于扣掉已經上完的課時費應當怎么扣,雙方可以自主約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
鑒于教育機構大多可采取分期的方式付款,對于消費者來講,這里面會存在哪些風險呢?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亞告訴記者,如果存在分期付款的情況,對消費者來說,的確可能面臨付完第一期或者第二期費用后商戶倒閉的風險;其次就是機構所提供服務是否存在質量上的風險。比如說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消費者不滿意,或者說消費者要求退還以前的費用,就可能會涉及如何退費,以及退費標準與確認服務的標準是否統一的問題。
如果服務機構一旦出現“跑路”而無法提供服務的話,那消費者跟教育培訓機構之間有一種基于教育合同所產生的違約關系,作為消費者來說,可以基于教育服務合同去主張相應的權利,要求商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返還相應財產,并可以拒絕后續向銀行或者消費金融公司進行付款。
行業現狀:
《白皮書》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2.96億人,市場規模將達4330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二孩政策全面開放,升學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滿足用戶碎片化學習需求的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持續增長。
可以想象,未來幾年,在線教育技術的持續升級、個性化教育的普及,都將推動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
那么,在線教育行業真實的生存狀況是怎樣的呢?
記者調查:
在記者調查的過程中,一家專門為線上培訓機構提供專屬教育系統的機構工作人員透露說,“我們提供網校的整套服務,包含建網站、服務器、帶寬、運營維護人員、系統功能升級等。從前期的市場獲客,到資源的轉化、教學、教務、分析都有在做。我們每天的咨詢量大概有200~300個,成交量大概100多個。”這似乎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線教育的火爆。
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對于線下教育機構的要求越來越高,如北京市要求同一培訓時段生均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包括消防要達標,對于辦學資質都有嚴格要求,此外各地查得也都很嚴。相對來說,國家對于線上教育的監管剛剛起步,暫時還滯后于線下機構,所以有不少線下機構打電話來咨詢線上系統的相關事宜。
他進一步介紹說:“教學系統是我們目前最成熟的業務,用戶規模不同價格也不同,學員人數越多,服務器帶寬的成本就會越高,價格也會越高,我們最低的用戶規模是300人,一年大概兩萬多元的平臺使用費;學員達到500人,費用不到4萬元;學員達到1000人,費用大概6萬多一點。”
然而,線上教育機構的門檻是否真如這位工作人員所說的這么低?恐怕并不是。對此,上述教育行業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線上教育的成本其實不低,它只是硬件成本比較低而已,但前期的獲客成本非常高。
“其實,目前大部分的在線教育公司都屬于虧損狀態,反而線下的教育機構盈利還是比較多的。”該人士解釋說,原因主要在于互聯網公司通常是先花錢,先獲客,然后再掙錢。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的獲客成本達到每名學員上千元甚至更高,所以在線教育的門檻看起來偏低,其實最終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有巨頭。按照互聯網行業的規律,通常只有頭部企業,也就是前兩三名才有可能活下來。相比之下,反而是線下機構往往是“百花齊放”,因為線下終端網點的復制是比較困難的。
事實上,正因為成本高企,即便是已經上市的在線教育公司或是擬上市的在線教育公司都難逃虧損狀態。
作為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在線教育機構51Talk,近幾年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近日,51Talk(NYSE:COE)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報告顯示,51Talk第三季度現金收入4.245億元;凈營收3.032億元,同比增長28.4%;毛利率為63.8%。
在該機構的現金收入中,青少業務占比高達87.1%,繼續保持健康增長態勢。不過,公司雖然依然維持著運營虧損和凈虧損的局面,但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好轉:其中運營虧損為人民幣0.886億元(1291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1.398億元;凈虧損為人民幣0.904億元(1316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1.418億元。
而有望成為港股第一家在線教育股的滬江教育近日也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書,披露了2018年前8個月的財務數據。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滬江營收4.36億元,同比增長27.2%,虧損額為8.63億元。而截至2017年末,該公司的虧損凈額為5.37億元。
專家說法:
前述投資界人士表示,目前80%的在線教育機構是不盈利的,即便是第一梯隊的在線教育公司,像VIPKID、51talk等,對盈利也是閉口不提。雖然他們的課程單價很高,但獲客成本和運營費用也很高。“在線教育獲客成本高是業界公認的,主要是在線教育模式的客戶黏性不強,推廣費用高所致。”
然而,即便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前期要“燒錢”,但作業盒子、寶寶玩英語、VIPKID、作業幫等在線教育平臺仍分別獲得超過1億元的融資。據此,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在資本的寒冬期,投資機構更關注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由于在線教育行業大都實行預收費的商業模式,其現金流、投資回報相對穩定,投資風險相對較低,這是出現在線教育投資熱潮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名投資界人士還表示,其實不光是在線教育,之前所有的培訓機構(包括線下教育機構)多數是按照年付方式來收費。如果改成不超過3個月的收費跨度,對線上培訓機構會帶來很大的沖擊。
“因為線上培訓機構都是規模比較小、不盈利的公司,雖然有收入有現金流,但是短期內很難實現大規模盈利。”他說,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線上培訓機構短期處于燒錢階段,沒有盈利,如果再沒有現金流和客戶活躍量的支撐,就會對融資產生很大的打擊,不利于公司的長久發展。“最近一段時間是洗牌期,未來有可能會出現大規模倒閉,畢竟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像ofo一樣持續燒錢也行不通。”
記者注意到,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出臺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中明確,專項治理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階段,集中整改,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第三階段,專項督促和檢查,要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如今整改期已過,然而各在線教育機構的整改情況卻讓人一言難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線上教育機構以及線下教育機構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是因為校外的培訓機構眾多,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根本原因在于現有的考試招生制度標準過于單一,造成家長們的需求很單一,就是給學生提高分數。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就會有人用簡單復制的方式去辦校外培訓機構。從這個角度講,如果不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就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
儲朝暉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單純靠行政部門監管是監管不過來的,必須發揮一些專業主體如行業協會的作用。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線上機構的監管比線下相對容易一些,因為所有數據都可視化。她建議建立紅線區域,通過網絡直接預警、報備登記、在線數據監測等手段,加強對在線教育機構的監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