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0 00:21:43
11月9日,央行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和機制,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愿。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陳星
圖片來源:東方IC
11月9日,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下一階段,將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動態預調微調。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和機制,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愿。聚焦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報告》指出,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節奏,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在充分發揮宏觀審慎評估(MPA)逆周期調節作用的同時,適當發揮其結構引導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報告》提出,發揮貨幣政策的結構優化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在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方面精準發力。加強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為經營正常但暫遇困難的微觀市場主體紓困,彌補市場失靈。
落實好前期出臺的各項定向調控和精準調控政策措施。實施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研究設立股權融資支持工具,帶動民營企業信貸、債券、股權等融資渠道改善。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好對國有民營經濟一視同仁的精神,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政策工具,擴大中期借貸便利合格擔保品范圍,加大對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推動實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戶數增加、投入增加、成本下降、風險可控”目標。繼續切實落實政策要求,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銀行債務存量,推動分類協商處置存量債務,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積極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優化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與服務,做好化解過剩產能金融服務工作。深化科技金融結合發展,探索金融支持關鍵領域自主創新市場化運作的長效機制,做好科技、文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重點和關鍵領域金融服務。
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綠色金融、物流、養老等現代服務業、鄉村振興等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的積極作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