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央行公開外匯風險準備金收取詳規:期權和期權組合按名義本金的一半計算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0 20:42:25

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展期無需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代客遠期售匯差額交割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并按照銀行與客戶簽約名義本金的全額作為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基準計算和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期權和期權組合按名義本金(期權組合采用名義本金最高的單筆期權)的二分之一作為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基準計算和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陳星    

8月10日,央行公布了《關于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的通知》(銀發〔2018〕190號)(以下簡稱“《通知》”)中風險準備金收取具體規定。

根據8月3日發布的上述《通知》,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的業務范圍包括:(1)境內金融機構開展的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具體包括:客戶遠期售匯業務;客戶買入或賣出期權業務,以及包含多個期權的期權組合業務;客戶在近端不交換本金、遠端換入外匯的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業務;客戶遠期購入外匯的其他業務。(2)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客戶開展的前述同類業務產生的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的頭寸。(3)人民幣購售業務中的遠期業務。

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展期無需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代客遠期售匯差額交割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并按照銀行與客戶簽約名義本金的全額作為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基準計算和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期權和期權組合按名義本金(期權組合采用名義本金最高的單筆期權)的二分之一作為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基準計算和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

對于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證券市場產生的遠期售匯類業務有兩種情況暫不納入交存范圍。一是境外機構投資者為對沖經批準的跨境證券投資產生的外匯風險敞口而開展的遠期售匯業務暫不納入外匯風險準備金交存范圍。經批準的跨境證券投資目前主要包括:滬深港通、債券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6〕第3號明確的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業務,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境內證券投資等。二是與境外央行類機構開展的遠期售匯業務暫不納入外匯風險準備金交存范圍。境外央行類機構包括: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和其他官方儲備管理機構)、國際金融組織和主權財富基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外匯 風險 準備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少妇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久久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911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