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8 19:09:41
近日,證監會發布《堅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其中提及需要重點推進和抓緊抓實的幾項工作。其中在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里面,有一項和基金相關的工作,引起了基金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那就是推動落實好公募基金參與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賬戶試點工作。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葉峰
近日,證監會發布《堅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其中提及需要重點推進和抓緊抓實的幾項工作。一是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二是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三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四是全面提升投資銀行服務能力。
其中在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里面,有一項和基金相關的工作,引起了基金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那就是推動落實好公募基金參與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賬戶試點工作。
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是否將落實到前幾天獲批的養老目標基金,但當養老目標基金獲批時,很多人其實就已經對相關的稅收優惠充滿了期待。
那么,基民們可能最關心的就是,如果個人稅收遞延未來落地的話,可以有多大的受益?
由于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文件,所以先以今年4月份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來看,《試點通知》指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當試點結束后,根據試點情況,結合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制度建設的有關情況,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范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
具體而言,根據之前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政策,在繳費、投資收益、領取3個環節都有稅收優惠規定。
一是個人繳費支出環節可稅前扣除,直接減輕個人當期稅負;舉例來說,如果稅前工資是20000元,假設每個月1000元用于這類基金投資,相當于每個月可以少納稅250元。按照30年計算的話,相當于稅前可扣除的總額為36萬元,可以少交9萬的稅。
二是積累環節投資收益暫不征稅,直接增加個人收益;每個月扣1000元,相當于是每個月定投1000元,假設年化收益按5.5%計算,30年后本金收益約為91.70萬元。
三是個人領取環節,可以享受減免稅優惠。具體來說,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收入時,其中25%的部分直接予以免稅,其余75%的部分減按10%的比例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僅為7.5%。如果按照91.7萬元計算的話,到期25%免稅,剩下的75%,約68.78萬元計算個稅,約為6.88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個例子來說,30年省下了2.12萬元稅。看起來似乎并不太多,但如果把每個月少繳納的個稅看作是用來先投資,那這部分收益也是不可忽視,所以真正的受益就不只是2.12萬元了。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這個政策還是只針對養老保險產品的,并未涉及到除此以外的任何理財產品,包括基金要等試點一年后再行鋪開。因此,建議等試點期過后,公募基金也納入范疇了再買!"
不過對于這塊的前景,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樂觀,有基金公司人士就指出:"個人養老金投資政策美國從70年代做到現在,所有理財產品都能投,但其中股票基金的投資比例從當初不到1%一直增長到如今54%,就是因為長期投資權益類產品才能真正分享到穩定的高收益。而通過權益類產品獲取長期回報,其實公募基金是有優勢的,所以未來公募養老基金會成為個人養老的最佳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