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7 23:38:51
近年來,互聯網介入為保證險業務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通過互聯網渠道嵌入場景進行銷售,如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小微企業短期貸款保證保險、信用卡分期還款保證保險等,有效降低了個人、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也為平臺增信。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如今承保保證險業務的情況如何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15家公司的保證險業務進入銷售前五險種,同時,在15家已披露保證險業務經營狀況的公司中,承保盈利的有7家、虧損的有8家。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互聯網介入為保證險業務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通過互聯網渠道嵌入場景進行銷售,如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小微企業短期貸款保證保險、信用卡分期還款保證保險等,有效降低了個人、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也為平臺增信。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如今承保保證險業務的情況如何呢?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15家公司的保證險業務進入銷售前五險種,同時,在15家已披露保證險業務經營狀況的公司中,承保盈利的有7家、虧損的有8家。其中,平安產險承保盈利13.79億元,陽光產險和陽光信保分別虧損3.19億元和1億元,眾安保險虧損1.35億元。
年報還顯示,以互聯網保險為代表的一批新公司也加碼保證險業務,在分險種列式的保險業務收入中,保證險、或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同比增長。同時,以長安責任保險、天安財險為代表的老牌財險公司則紛紛降低這一險種業務,新老公司分化現象較為突出。
目前,我國大部分財險公司均開展了信保業務,不過保費在財險公司整體業務占比并不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在披露了保證險業務數據的30多家險企中,保證險保費收入超過1億元的公司僅有7家,為平安產險、陽光產險、大地保險、眾安保險、安心財險、長安責任保險和陽光信保。
平安產險以198.8億元的保證險保費遙遙領先,不僅是保費收入,2017年其保證險業務承保盈利13.79億元,為一家獨大。此外,大地保險和長安責任保險的保證險業務也實現承保盈利,其中,大地保險保費為27.68億元,承保盈利0.69億元;長江責任保險保費為1.78億元,承保盈利0.29億元。
其他幾家公司的保證險業務均為承保虧損。如陽光產險2017年的保證保險業務收入為61.23億元,同比增長80%,2017年承保虧損3.19億元;2017年陽光信保保證險實現保費收入1.04億元,其在保證險的承保虧損達到1.06億元。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保證保險與國家整體經濟形勢關聯度高。目前經濟形勢整體向好,但是在轉型期間的人均收入狀況、資本市場狀況來看不算太理想,違約風險較大,有些公司不愿意做保證保險業務。一些新公司加大保證保險業務是為了增加市場份額。此外,新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同,業務結構也不相同。”
近年來,信用保證保險開始在互聯網場景下發展起來,出于對增信的需求,2015年,引入保險保障的網貸平臺數量出現大幅度增加。據網貸之家最新統計,至少有10家保險公司參與P2P網貸履約保證保險業務。
目前,專注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四家公司均涉足保證險業務。2017年,眾安保險、安心財險、易安保險、泰康在線的保證險業務分別為8.18億元、2億元、0.17億元、0.08億元,其中眾安保險和安心財險的保證險進入公司銷售前五險種,2017年眾安保險、安心財險、易安保險分別承保虧損1.35億元、0.015億元、0.1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在披露了承保盈利數據的15家財險公司中,承保盈利的有7家、虧損的有8家。不同保險公司信保業務綜合成本率差異較大。泰山財險年報披露的信保業務經營情況顯示,2017年度,公司信保業務累計簽單保費868.96萬元,信用保險綜合成本率為98.46%,保證保險綜合成本率-0.04%。
信保業務風險較大是業內共識,一旦承保項目審核不嚴,出現問題,保險公司很可能面臨巨額賠償,從而對公司經營產生巨大壓力。因踩雷僑興債違約事件,浙商財險的保證保險業務此前巨虧拖累公司業績。因此,把控好業務風險對信保業務尤為重要。
對此,一些保險公司在年報中也披露了防范風險的舉措。如眾安保險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已在信用風險相對集中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事業部專門設立了風險管理及催收團隊,并在各個風險管理職能及層級上配備了多名具備豐富相關信用風險管理及催收經驗的專業人士來負責具體工作。”同時,“公司針對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建有專門的風險計量、監控信用風險和信用風險管理的報告機制,定期向管理層回報信用風險評估和管理情況,并根據管理層的指導意見及時進行改進和完善。”
除了陽光信保,2017年,兩家以信保業務為特色的相互保險社陸續開業,眾惠相互保險社定位服務于小微企業,致力于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專注住建及工程領域的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幾家專業信用保證保險公司、及互聯網保險公司紛紛加碼保證險業務的同時,以長安責任保險、天安財險為代表的多家傳統財險2017年的保證險業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如長安責任保險保證險業務收入1.78億元,同比下降6%,2017年公司承保盈利0.29億元。此外,天安財險0.94億元,同比下降69.5%;華安財險0.81億元,同比下降9%;永誠保險0.36億元,同比下降20%。
一位保險公司內部人士指出,“由于監管方對信保業務一直處于收緊狀態,此前財險公司發力保證保險的態勢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放緩。”在他看來,部分公司信保業務的下滑,一方面有主動調結構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受到政策要求的被動影響。
在《浙商財險僑興私募債保證保險業務風險事件分析及啟示》中,監管方認為,在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健全、實體經濟違約率居高不下、再保險接受難度較大的前提下,面對資本市場、大額信貸業務、民間融資等多方強烈的融資增信需求,應當認清自身狀況和風險管理能力,審慎開展業務,切勿追求短期利益和保費規模,防止信用風險跨行業傳遞,使保險業成為金融風險的最后接棒者。
監管方還建議,保險公司應當遵循保險大數法則以及風險分散原則,逐步將保證保險業務的發展方向從大額集中調整為小額分散性業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