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17:24:57
回看2017年鋼鐵行情,可謂是一波三折。一季度的強勢、二季度的持續調整、三季度的一鳴驚人,再到9月之后的撲朔迷離,似乎都讓投資者難以捉摸。對于即將到來的2018年,鋼鐵行業還會不會有華麗綻放的時刻?2018年鋼鐵板塊的投資機會又該如何把握?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在2017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中榮獲鋼鐵行業第一的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
每經編輯|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江月
回看2017年鋼鐵行情,可謂是一波三折。一季度的強勢、二季度的持續調整、三季度的一鳴驚人,再到9月之后的撲朔迷離,似乎都讓投資者難以捉摸。而從歷史來看,鋼鐵板塊出現相對收益機會確實較少。據長江證券數據統計,回顧2005年至今,鋼鐵核心占優區間有9大階段,歷時50個月,僅32%時段跑贏萬得全A。但有意思的是,9次占優大盤中,鋼鐵6次位列全行業第一,1次第三,1次第五,僅1次跌出前五,爆發力十足。
那么,對于即將到來的2018年,鋼鐵行業還會不會有華麗綻放的時刻?2018年鋼鐵板塊的投資機會又該如何把握?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在2017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中榮獲鋼鐵行業第一的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
NBD:關注到鋼鐵行業今年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表現非常亮眼,但是在九月之后表現又落后于大盤指數,同時,三季報顯示鋼鐵行業盈利又明顯改善,您認為在盈利改善的同時,股價又沒有持續表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王鶴濤:從經濟學的基本角度來講,股價是盈利和估值的綜合反映,今年6至8月股價有較好表現,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超預期修復;另外一點是估值修復,因為在三四月份,金融防風險去杠桿使得市場投資者擔心經濟趨勢呈現前高后低表現,這種情況對于周期而言,估值無法判斷,但是隨著6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超預期好轉,市場對于需求信心有所修復。
進入9月份以后鋼鐵板塊表現偏弱的原因,仍舊來自于行業高盈利持續性的擔憂,雖然盈利絕對值的確很好,但是未來持續性存在質疑,尤其在今年房地產投資已經超預期修復的情況下,市場對于明年需求預期存在分歧。
NBD:在這樣的背景下,您認為明年投資鋼鐵行業最應該關注哪些因素?
王鶴濤:鋼鐵行業這兩年跟以往相比存在明顯的變化,即通過供給側改革淘汰劣質產能之后,整個行業盈利的穩定性大幅抬升。現在市場最關注的焦點是兩個層面,一是宏觀層面上,這種需求總體偏穩趨勢有無可能延續,需要的是經濟層面不出現大問題且政策層面不要出現較大反復,從目前來看,這些層面相對樂觀。從第二層面來看,明年的核心應該仍舊來自于終端需求擾動,這是明年需要關注的焦點。
NBD:關注到您剛剛也提到需求端的干擾,有觀點認為當前的行業極高利潤和極高價格更多源自現貨低庫存,長期供需預期并未根本性改善。鋼鐵、煤炭類板塊基本面驅動持續性不佳,短期博弈成分更大。您是否認同這種觀點,您是如何看鋼鐵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的供需預期?
王鶴濤:如果在以往,市場不看好盈利持續性,原因一是擔心需求能否持續,二是供給端彈性充足,但這兩年鋼鐵行業發生的變化我們應該給予重視。如果需求未來弱勢調整,但是向下的幅度大概率比以往緩和,盈利大概率會在相對樂觀水平上動態維穩。根據我們對明年供需預測,明年上半年盈利較好,下半年需要看實際需求表現。
NBD:從投資機會的角度來看,關注到在鋼價上漲的背景下噸鋼毛利創新高,4季度鋼廠盈利大概率繼續改善。那么經過這輪調整,當前鋼鐵板塊的基本面、估值、預期是否有很大的比較優勢?
王鶴濤:對周期行業來說,其實很多時候趨勢共振往往會比當期表現更為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講,戰略上值得重視,但是從短期來看,在沒有出現明確需求恢復信心的信號下,行業可能會步入震蕩或是略微偏弱的格局。我們判斷在明年3月份左右,當旺季開工、需求迅速回升的時候,可能出現鋼價爆發式行情。
NBD:如果說目前是處于一個震蕩或是略微偏弱勢的格局,那么您怎么看鋼鐵板塊明年整體的投資機會?
王鶴濤:對于2018年鋼鐵行業,在供給相對剛性之下,行業盈利豐厚程度依然值得期待,漲價及隨之而來的盈利提升,也大概率會促使鋼鐵板塊取得相對收益。
在投資節奏上,考慮到采暖季限產、明年老舊高爐復產、電弧爐投產及去產能等一系列因素的情況下,我們測算鋼價拐點可能出現在明年年中左右。在此之前,板塊相對收益概率較大。同時,考慮到行業供給相對剛性,疊加本輪周期復蘇過程中,成本相對較高的老舊高爐重新復產,導致行業成本曲線呈現末端陡峭局面,行業波動性因此會加強,拐點之后的鋼價也大概率并非一跌到底,板塊整體投資價值提升。
NBD:具體到板塊個股的選擇上,又該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
王鶴濤:從配置角度來講,今年是行業的邊際變化年,鋼鐵行業個股整體彈性顯著,包括原來盈利較差、基數較低的公司,改善彈性更為突出。對于明年來說,鋼鐵行業大概率步入穩態年份,那么優勢有望向龍頭公司集中。個股方面,建議繼續關注高彈性的公司;以及安全邊際高、估值低且中長期具備行業內比較優勢的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