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讀書 2017-12-17 21:35:25
01
好友小五在微信小群里突然說“雞皮疙瘩掉一地”,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她的一張截圖隨之甩到了群里。
云哥回復得很快,仿佛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問題癥結,教科書般地發出一句話:“你還沒有適應這個節奏嗎?慢慢就好了。”
看到這樣的對話,我很好奇,于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小五發過來的截圖。
原來,在小五的工作群里,一名陌生的同事剛剛匯報了工作,領導帶頭在群里夸贊,并號召大家積極向他學習。
于是,如云哥所說的節奏出現了,在領導的表揚之下,群里的人自覺排起了隊伍,紛紛為其豎起了大拇指。
小五的言下之意,不過是自己不想隨大流,去為一個陌生人點贊,可是在那種氛圍之下,她怎么能吝嗇一個表情?
所以,即便是小五不情愿,她也只能乖乖排隊點贊之后,來和我們吐吐槽。
沒過多久,我們的小群突然間就聊開了。
A說:“沒什么可稀奇了,我們單位群里天天鼓掌、豎拇指、送鮮花,你不按個大拇指過去,就像不合群似的。”
B說:“可不是,我室友的好朋友在某知名科技公司,她說他們大boss隨便發一個轉載,下面能有十幾頁鼓掌、大拇指的表情。”
C說:“這年頭,不點贊都怕象征著不合群,不容易啊。”
看朋友們聊得熱鬧,我想了想對他們說:“換個角度看,如果點個贊,就能代表你合群,你這個贊就太值了。”
除了小五,我身邊經常有朋友抱怨自己所在群體里的不開心事兒,大多數人覺得除了抱怨,別無他法。
確實,人一生下來,就具備了社會的屬性,你不可避免地成為人群里的一員,更無法忽視身邊所存在的各種群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可合群對于自身而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不容易體現在:你努力想要合群的時候,是走心的,還是僅僅為了和別人一樣。
因為不容易,所以我們總會陷入兩難:我合還是不合?
是遷就別人把自己融進去?還是順從內心,去做大家眼中的異類,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糾結如我們,有時候為了減少風險,大多數人還是會心不甘、情不愿地選擇妥協。
關于合群,我們聽過了太多的大道理,但歸根到底,聰明的人,應該有選擇,而絕非一邊倒。
為了心安,你應該要三思而后行。
02
一思:我的人格獨立了嗎?
有人說:你必須先要人格獨立,才能決定自己要不要去合群。
這句話,我深信不疑。
讀本科剛軍訓那會,校園里熱鬧萬分,各種學生組織或者社團都在招新,缺乏了解的我們,看身邊人報名這個,又咨詢那個,十分積極。
于是,在尚未明白各類招新團體意義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迷迷糊糊地選擇了從眾,紛紛填了表格然后等待面試。
毫不夸張地說,有的寢室最開始可能只有兩個人報名,可到了最后,基本全寢室都被“煽動”。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本來就與大家不熟悉,如果我不參加,我一個人要去干什么?
可在后來的幾年里,我經常能聽到小伙伴的抱怨,不是認為某些事不可思議,就是說自己的時間被圈了進去,大呼自己并不適合當初盲目選擇的群體。
可往往他們又僅限于抱怨,真正勇于退出那個集體的人卻很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朋友小魚卻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最開始的時候,她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
小魚很有主見,在咨詢了學姐或著學長以后,將自己的規劃與之結合,她選擇了一個氛圍較為輕松的學生團體加入。
到了大二下學期的時候,就在眾人覺得她會競爭部門負責人的時候,卻毅然選擇了退出。
從此,在校園里遇見小魚的時候,你只會看見她一個人背著書包去圖書館的身影,校園風云再與她無關。
有人說:“她是不是傻呀?都已經兩年了,為什么不堅持堅持,也許會發展得很好呢?”
小魚在面對大家的不解時,卻很淡定。
有一次,我在自習室遇見了她,不經意聊到了這個話題,她笑了笑對我說:“快大三了,我準備考研,再待下去,那些紛繁復雜的事情,會讓我無法對自己有所交代。”
原來,在小魚心里,獨處時能夠給自己交代就是抵抗不安的良藥。
事實證明,小魚的選擇確實給了自己一個好的交代,大四那年,她順利考上了心儀的學校,成為了一名準碩士。
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會有自己的思考,不會盲目地為了合群而合群,也不會擔心自己離群后會失去得太多。
你要相信,內心強大、有自己思考的時候,你最清醒,在選擇之前,千萬不要被“綁架”,能給自己交待的,才是最靠譜的。
03
二思:該合的群我合了嗎?
有句話說:“成人的世界沒有喜歡與不喜歡,只剩規則”,放在大多數人的工作中,再適合不過。
我們聽過很多雞湯,熱衷于告訴我們:隨大流只會走向低處,好像合群就是走向平庸之路。
可是在現實生活里,該合的群你不合,難免會讓人覺得你格格不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些天,和好友橙子聊天,她說自己單位有位較為“奇葩”的同事。
平日里與大家交流甚少,不與他人親近,甚至連一個微笑都吝嗇,這是他奇葩之一。
單位有緊急任務,大家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也像個沒事兒人似的,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大家礙于面子,直到任務完成,也沒好意思直接去說他什么。
他還在朋友圈里美名言曰:“獨善無憂,如空野象”,顯得自己如同世外高人。
大家覺得他又可笑又可氣,身在單位的集體里,你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可這般置身事外的樣子真的讓人惱火。
如果真的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這個群體的環境實在不喜歡,為什么不離開呢?
每天將不合群的情緒表現出來,讓其他人也很困擾。
既然選擇了入世的生活,就要有合群的能力與誠心,如果你真的覺得這個群體不適合你,大可以拿出不合群的勇氣離開。
可往往情商低的人,沒有合群的能力,也沒有離群的勇氣,只得將一切歸于個性。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寫:“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在現實中也是一樣,身在群體,我們也很抱歉,該合的群,你要合,該做的事,你也要做。
要么,你有能力選擇自己愿意去合的群,要么,你得做好本分,在群體里扮演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
04
三思:復雜的群體生活,我愛糾纏嗎?
好友沐沐今年畢業,剛剛步入社會不久,有段時間,她經常發朋友圈表示很不開心。
問其原因,她告訴我,一直以來她都無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
有一次,領導讓沐沐與一位資歷較深的前輩同事一起出活動方案。
剛開始,前輩同事對沐沐也算客客氣氣,她建議兩人各自出一套方案交給領導選擇。
到了期限,兩人分別將方案交給了領導,前輩同事對自己的方案勝券在握,可沒想到領導卻對沐沐的方案十分滿意。
活動完美結束后,領導在公開場合多次表揚了沐沐,卻沒想到給沐沐帶來了諸多困擾。
一方面,那位前輩同事極盡力氣在背后說沐沐愛表現,目中無人等等。
另一方面,同批進單位的同事也是嫉妒不已,還編造各種謠言來重傷沐沐。
那段時間,沐沐覺得自己所處的環境簡直是地獄,心中有苦,卻無法訴說。
沐沐很傷心也很無奈,自己不過是做了些本職工作,卻沒想到遭到群體的排擠。
確實,沐沐很無辜,但是,人性里存在的這些“惡意”,在群體的人際關系里很難避免。
沐沐在難過之后想開了:三觀不同,不必強融,做好本職工作,走自己的路,抽身復雜的關系,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改變不了環境,你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要知道,群體里的人,良莠不齊,想要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同更是難上加難。
你真的沒有辦法去討好每一個人,也沒有必要為了遷就別人而委屈自己。
只有自己想得開,格局才會大,你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相反,如果你在這些爛事上糾纏,不可自拔,就有可能會在這個群體里迷失自我。
人生短暫,群居生活,有些事別糾纏,心態放好,盡可能的去做個快樂的人,才有可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5
有人說:“合群的價值是控制風險,控制你周圍的環境,不會在你做正事的時候影響你。”
說到底,選擇合或者不合,都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待,讓生活能夠變得更好。
選擇權在自己手上,你心里要有數,更要有勇氣。
你要知道,被綁架的人生最煎熬,適合自己的一定是走心的。
當你擁有獨立人格的時候,你會發現:合我該合的群,也走我該走的路,才是抵御不安的最好方式。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作者:儲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