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4 21:40:39
新零售戰場不光有阿里、騰訊等巨頭,一些自帶流量的中小平臺也借道加入了戰局,試圖通過與傳統商超的合作,贏得更多生存空間。而業內人士分析稱,生鮮正在成為新零售的關鍵戰場。
每經編輯 李卓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新零售被認為是今年互聯網的最大風口,隨著騰訊牽手永輝超市,新零售成了騰訊、阿里兩大巨頭的戰場。不過這一賽道依然有中小玩家,12月13日,多點Dmall宣布與河北美食林集團合作,業內人士認為,一些自帶流量的中小平臺借著新零售的東風,準備線下突圍。
線下商超成為一個突破口,中國電子商務中心分析師余思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小平臺和線下商超僅靠自身體量,在將來是難以與阿里、京東的新零售體系對抗,通過合作或許可以爭取更多生存的空間和機會。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京東到家、每日優鮮、易果生鮮等新零售電商平臺運營模式類似。一端連接線下實體店,對門店進行數字化升級;另一端連接線上大數據平臺,向線上輸送實體店的消費數據。
公開數據顯示,阿里系、京東系生鮮電商平臺以及包括本來生活、中糧我買網等玩家已占據了當前生鮮電商行業75%以上的市場份額。隨著巨頭對新零售的關注和資本投入,留給中小玩家的空間已經不多,傳統商超擁有專業的生鮮冷藏設備和成熟的地方市場基礎,成為生鮮電商的瞄準對象。
不僅多點Dmall在尋求線下的機會,天天果園、易果生鮮也在努力將觸角伸到線下商超。今年3月底,天天果園選擇和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易果生鮮也在年初接盤永輝超市所持的聯華超市所有股份,布局線下。
余思敏分析,類似多點Dmall這樣的第三方平臺之所以擴張速度很快,原因在于其建設成本較低,利用現有線下商超體系。這種模式不需要單獨準備場所,只需集成現有實體賣場,并提供諸如掃碼加入購物車、在線支付系統、外送服務等技術支持就可自成體系。
今年以來,阿里、京東、騰訊等多個巨頭集體加入布局“全渠道零售平臺”,阿里形成“天貓超市+易果+盒馬鮮生”為主的排兵布陣,而京東以自營生鮮為中心,選擇與大中型農產品品牌商合作,向更多方向拓展,騰訊也提出“賦能計劃”,領投兩輪每日優鮮、入股永輝……
業內人士分析稱,生鮮正在成為新零售的關鍵戰場。尼爾森的報告指出,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在未來三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有望超過150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0%。
巨頭已經開始將注意力轉向生鮮零售這片藍海,隨著資本的進入,生鮮電商的中小玩家壓力越來越大。余思敏認為,對于騰訊和阿里等巨頭之外的“夾縫求生”的中小生鮮電商來說,僅靠自身體量在將來是難以與阿里、京東的體系對抗,但他們可以借助與傳統商超的合作,爭取獲得更多生存的空間和機會。
余思敏進一步指出,中小生鮮電商可以繼續將巨大的線下零售體系中眾多的零散商家化零為整,同時加大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力度,畢竟人口多,市場也大。市場上現成的賣場資源相當豐富,發展起來快,但問題也會比較多,可能會存在因為合作超市自身而導致的規模、人員配置、物流差異較大等問題。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