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8 23:05:04
熱氣球、跳傘、滑翔機,這些航空運動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都嘗試過的人可能就有限了。“受眾群相對少、宣傳力度不夠、硬件條件亟待完善、有關部門之間的管理權限還不清晰。”有業內人士如此概括航空運動面臨的短板。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明雙
▲世界飛行者大會上,動力三角翼滑翔機拉出彩煙 主辦方供圖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宋思艱
隨著各路資本紛紛搶灘通航產業,航空運動也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在11月7日閉幕的世界飛行者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經營開發主管、北京航管體育服務中心總經理雷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航產業要發展起來尚面臨許多問題,而航空體育運動是產業鏈上最接地氣、最能讓大眾體驗到通航魅力的,因此,近幾年來航空運動已成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根據2016年體育總局等9部委發布的《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航空運動整體產業經濟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各類航空運動俱樂部1000家,參與航空運動消費人群達到2000萬人,形成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航空運動品牌賽事活動。
對于通航產業發展而言,大眾參與程度較低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由此造成產業基礎薄弱,發展周期較長。而作為通航產業一部分的航空運動,擁有長期的賽事運營基礎,以及挖掘社會航空熱情的潛力,則有望破解這一難題。
雷寅介紹,航空運動在國內已經有較長的歷史,此前作為空軍預備人員培養基地,全國各地也有航校分布。由于非奧項目身份制約,航空運動在公眾視線銷聲匿跡二十多年,但各項賽事仍在運營,如熱氣球、滑翔傘、跳傘等項目聯賽每年還在舉行,并且有一批運動員在國際賽事表現突出,如果航空運動得到實質性推進,將為通航發展帶來較大的群眾基礎。
近年來,航空運動開始走向市場。在湖北航校基礎上成立的湖北楚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曾在跳傘運動領域獲得過不少榮譽,現在利用這一優勢開發了雙人傘空中旅游、跳傘飛行服務等特色業務。
該公司飛行部部長陳登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航空運動產業空間很廣闊,剛剛興起,但發展很快,現在人們花幾萬元就可以參加培訓拿到運動駕照,在不進行營運的情況下駕駛輕型運動飛機、滑翔機等(初級飛機),親身體驗后能帶動更多人參與到通用航空中來。
自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等部委提出2000億產業規模的規劃后,資本進入航空運動領域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在世飛大會期間,多家企業簽約投資航空運動,其中不乏資本雄厚的上市公司,如中青旅(600138,SH)與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簽約,合作開發航空體育旅游,際華集團(601718,SH)則簽約室內風洞項目。事實上,際華集團早已在該項目上有所布局,2016年,該公司的室內風洞跳傘項目便已在重慶落地。
▲滑翔傘掠過天際 主辦方供圖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副秘書長劉永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家層面對通用航空很期待,航空運動既有基礎、又有項目,發展就會很快,熱氣球、跳傘、滑翔機等運動將慢慢變成大眾運動。
在體育總局的規劃中,航空運動將是拉動航空體育消費、促進航空器材和運動航空器研發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的重要推動力。不過記者采訪了解到,航空運動還面臨著產品和服務偏少、盈利模式仍不夠清晰、群眾普及程度不高等短板。
陳登攀表示,對大眾而言,航空運動還是個新鮮事物,目前運動項目的運營還是離不開傳統的航拍航測、人工降雨等業務的維持。“企業做航空運動還沒有到收獲的季節,但現在要占領市場,等別人都做好了再投進去,就跟不上形勢了。”
據了解,當前航空運動項目的創收模式主要包括會員體驗、競賽贊助、表演性活動等,但創造的收入有限,一些地方航校的項目還要靠政府經費維持。中體飛行CEO趙磊明曾對媒體表示,由于成本和客流量限制,以體驗為核心的航空體育僅僅能保持盈虧平衡。
另外,受場地、氣象等因素制約,部分航空運動如滑翔機等項目無法順利開展,一些企業也選擇退出這些項目。劉永晉告訴記者,小動力滑翔傘等項目,只有飛行時間越長,收入才能越多,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影響,許多項目的飛行天數不夠,企業也就沒有動力去做了。
“受眾群相對少、宣傳力度不夠、硬件條件亟待完善、有關部門之間的管理權限還不清晰。”雷寅這樣概括航空運動產業的短板,他認為,當前航空運動需要加大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加快航空基礎建設,以擴大受眾群體。“航空運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行業,包括文化、旅游、科技等,如果企業發展模式清晰,還是有很大的盈利空間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