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京津冀協同發展最新測評:三地產業梯度落差大 導致協同進展比較慢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6 23:38:22

每經編輯|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6月26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藍皮書運用構建的指標體系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展進行測度與評價。在綜合發展指數方面,北京總體最強,天津支撐力增長迅猛,河北輻射力快速上升。

在肯定了經濟技術協同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藍皮書也指出了京津冀在協同生態保護和社會保障方面仍是短板,更重要的是,由于京津冀產業梯度落差較大,導致產業協同進展較慢。

多指標測度京津冀現狀

藍皮書主要起草人之一、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葉堂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當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產業同構嚴重,這意味著三地競爭會比較激烈。而產業間需要形成良性互動,比如北京未來主要發展高精尖產業,天津主要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河北主要是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還有勞動密集型、組裝加工等產業升級。

藍皮書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體化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通過構建數理模型、運用指數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現狀水平進行定量測度,報告認為,在綜合發展指數方面,北京總體最強,天津支撐力增長迅猛,河北輻射力快速上升。其中,在支撐力、驅動力、創新力、凝聚力和輻射力五個指標方面,北京的指數得分均遠超天津、河北。

藍皮書認為,到2030年,北京的人口承載力為3000萬人左右,天津的人口承載力為2000萬人左右。河北省各地市的承載力從340萬人到1300萬人不等。

藍皮書強調,京津冀區域人口承載力以京津和京保石兩主軸沿線城市最大,應依此疏解產業與人口。

葉堂林認為,京津、京保、京唐是未來京津冀重點發展的軸線,京津冀區域還有人口承載的空間,關鍵是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承載壓力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

實際上,在化解“大城市病”的迫切需求下,控制人口數量一直是北京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北京常住人口已連續3年保持增量、增速呈“雙降”態勢,2016年為2172.9萬人,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由增到減的拐點,較上年下降3%。

葉堂林介紹,化解人口壓力的辦法就是從區域發展來建立“反磁力基地”,一方面是把城市中心的人口吸引到反磁力基地中,另一方面是把外來的想要進入城市中心的人攔下來,通州和雄安新區就是京津冀重要的反磁力基地。

河北難對京津產業逆向吸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三年時間以來,產業轉移無疑是社會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近年來,河北各地也都在積極為承接京津轉移產業的落地,興建工業園區,召開投資推介會。

然而,藍皮書也提出,京津冀產業梯度落差較大,導致產業協同進展較慢。從現有產業協同過程中產業承接情況來看,河北所承接的北京產業多數還停留在低層次水平,如第一產業主要圍繞北京城市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進行產業合作;第三產業多集中在物流、旅游等傳統服務行業;第二產業多集中在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耗能高的產業,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受河北產業配套基礎薄弱和缺乏相應的政策環境制約,因而承接得較少,產業集聚緩慢。

京津冀產業難以協作,是因為三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差距過于懸殊,河北很難對京津兩地的產業實現逆向吸引。

為此,藍皮書提出了塑造“反磁力中心”的建議,河北應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幾個點上,迅速提升產業承接平臺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與京津兩地產業環境的無縫對接,通過不斷地發展積淀,以承接平臺為圓心向外圍區域擴散,最終實現產業承接能力的整體提升,為三地的產業協作助力。

同時,產業同構也是京津冀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對于造成問題的緣由,藍皮書強調,主要是因為各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增長,通過稅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爭相吸引產業,缺乏整體大局意識,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產業雷同問題,產業結構雷同會進一步加劇地區間的塊狀分割。

葉堂林認為,同構意味著產業競爭比較激烈,產業發展有適度的競爭,關鍵是需要形成良性互動,希望形成的是產業內的水平同構,不用區域發展不同的產業,從而化解產業內過度競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京津冀協同發展 藍皮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er99精品 | 亚洲精品特黄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动态图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看 | 亚洲精品字幕中文 | 中国性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