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2017-05-24 16:04:01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4日電 中國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之后,有媒體稱“C919的關鍵技術都來自海外,中國造的只是空殼”,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在24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對這種說法進行了駁斥。他表示,C919飛機的氣動設計、結構設計、系統設計需求均由中國商飛公司提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李東指出,當代大型客機是一個高度成熟、高度產業化的產業,全球化、 國際化和子系統招標已經成為國際慣例。比如,空中客車實際上是由歐盟多個國家聯合研制的,波音飛機包括導航、發動機等超過50%的配套也是在全球配套。 C919作為當代一個非常復雜、先進的飛機,利用全球資源實現突破,是個最佳路線。
李東分析,C919大型客機作為我國首款完全按照適航標準和主流市場標準研制的單通道干線飛機,按照“主制造商-供應商”這種當前全球航空普遍采用的模式研制,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總體設計方面,C919飛機的氣動 設計、結構設計、系統設計需求均由中國商飛公司提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二是試驗驗證方面,中國商飛公司是飛機TC證的申請人,對飛機研制各個流程和 環節都要按照適航規章負責,需完成相關的系統集成和試驗驗證,并需承擔飛行試驗驗證規劃和試驗證明。
三是對客戶負責方面,中國商飛公司是飛機全壽命周期內 的負責人,對后續客戶支援體系、飛機運營保障等運營負責,對航空公司負責。
李東表示,C919項目,涉及上萬個配套件,同時有數百家企業參與這個重大 項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上萬個零部件,包括發動機、配套導航設備,按照科學的規律整合成一個整體,飛上藍天,這里面攻克了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主動控制技術等10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以中國商飛公司為平臺,包括設計研發、總裝制造、客戶服務、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市場營 銷等在內的我國民用飛機研制核心能力。隨著C919首飛成功,以中國商飛為核心,聯合中航工業,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較為完整的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李東最后強調,下一步,C919還要多次飛上天空,進行國際標準的適航試驗,這個過程中也需要突破很多技術,這些核心技術實際上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