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6 00:26:24
近日,葛洲壩地產已經組建5G科技住宅委員會,計劃推出全國最高等級的綠色建筑標準;老牌綠色房企朗詩也提出“深綠”概念;以綠色科技住宅聞名的金茂與同方泰德擬創建綠色地產生態圈。在人們對健康和綠色環境的高度重視下,新一代的行業領軍者,很可能會是一家綠色地產商。
每經編輯|每經地產評論員 楊羚強 每經編輯 楊 軍
每經地產評論員 楊羚強 每經編輯 楊 軍
近幾年來,霧霾成為公眾的熱點、焦點話題,也引發房地產業相關人士思考,尤其是開發商,在行業進入白銀時代之后,在調控之下行情承受下行壓力的背景下,還有什么可以帶來增量業績,哪里還能拓展出一片藍海?
綠色地產理念及運作順勢而生,但行業標準存在亂象,統一標準的業界共識呼之欲出,一場綠色地產行業標準的話語權之爭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新話題。從葛洲壩地產、金茂到朗詩,所有參與綠色地產行業標準話語權爭奪的房企,看重的都是霧霾侵城后帶來的綠色產業發展機會,誰能奪得這個行業的話語權,誰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占領未來的房地產市場。
近日,葛洲壩地產已經組建5G科技住宅委員會,計劃推出全國最高等級的綠色建筑標準,老牌綠色房企朗詩也提出“深綠”概念,以綠色科技住宅聞名的金茂與同方泰德擬創建綠色地產生態圈。在人們對健康和綠色環境的高度重視下,新一代的行業領軍者,很可能會是一家綠色地產商。
日前,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大霧紅色預警和霾橙色預警,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遭特強濃霧侵襲,涉及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持續時間長、程度嚴重的霧霾令公眾憂慮。而治污染,不僅可以帶來能源結構、城市布局的優化,也將深刻影響房地產行業。
盡管地產行業三家龍頭房企(恒大、萬科、碧桂園)的銷售額都超過了3000億元,但這并不代表目前行業龍頭企業的位置就十分安穩。
如同當年iPhone改變手機行業的規則,并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出局一樣,當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也可能因為規則的重新訂立,而發生改變。
這場巨變的“主謀”,很有可能不是現時的龍頭企業,更有可能是行業中的小公司,甚至是幾年前才殺入行業的外來者。
●一個顛覆行業規則的契機
就像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造就了智能手機時代一樣,對房地產行業規則的顛覆者來說,如今也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契機,那就是人們對防控霧霾的迫切需要。
之前,根據澎湃新聞報道,從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發生了入秋以來最嚴重的一輪重霧霾天氣過程。據環保部遙感監測數據,灰霾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其中,重霾面積為92萬平方公里,全國空氣質量日均值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城市共有90個。
“霧霾中的顆粒物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害的,因此人們進行一些科學的防控是非常必要的。”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目前國家衛計委正在就霧霾對人體的影響,以及霧霾程度對人體健康的相關性等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已啟動“霧霾天氣人均健康風險評估”和預警關鍵技術項目,以識別霧霾天氣對健康影響的特征污染物及其成分,探索建立霧霾天氣對健康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
盡管人們可以用室內空氣凈化器等手段有效凈化空氣,但大部分空氣凈化器會因為沒有及時清洗過濾網,而出現二次空氣污染等問題,甚至可能比室外的空氣更臟。
如果嚴格使用氣密性好的門窗設施,又會出現室內空氣含氧量不足的問題。空氣的含氧量不足,不僅容易產生各種心血管疾病,還容易讓成人產生疲倦感,更會遲滯兒童大腦發育。
在上述背景下,亟待整治的環境,為中小地產商創造了一個極為難得的逆襲機遇,這個機遇就是綠色地產——一個前幾年還歸類為小眾的市場。
●從綠色地產到健康地產
事實上,綠色地產進入中國市場已有十幾年歷史。最早涉足綠色地產領域的朗詩等企業在這一市場耕耘已久。
綠色地產的前身是保溫類的地產,主要停留在“恒溫、節能、恒濕”層面,雖然也裝有換氣的新風系統,但卻沒有凈化功能,有些房子甚至連新風都不安裝,導致冬季室內燥熱,呼吸困難。
由于技術原因,當時的綠色地產其實并不具有真正意義的環保功能,有很多房子需要常年使用中央空調和地暖系統來實現恒溫,碳排放并未真正減輕。
2008年以后,國內對環保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具有綠色環保概念的房地產項目才真正開始出現。當時的綠色地產主要停留在建筑的低能耗,對空氣的凈化、水循環的再利用、建材的采購等方面,但建筑和周圍環境的關系還較少考慮。
消費者也更多出于社會公眾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才選擇購買綠色地產,這也使得這一市場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2014年之前,包括綠色地產的先鋒——朗詩在內,多數房地產企業的年度銷售規模沒有進入行業前50強。綠色地產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
最近幾年,綠色地產發展迅速。各房地產企業除了在建筑建造、設計、使用過程中,更多考慮低碳、環保、節能等因素外,也越來越注重消費者的人體健康,從建材采購到后期的室內精裝,再到各種科技設備的設計、使用,會更多考慮到客戶的生活質量和家庭成員的健康。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清勤在中國葛洲壩地產5G科技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健康建筑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更深層次需求。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說,健康建筑是為健康中國服務的。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現代健康比較完整的概念,一個人健康與否,是心理上、生理上和社會上完整的狀態。健康建筑的性能也應該涵蓋生理、心理、社會三者所需求的要素。國外有一些標準,像美國的WELL比較貼近健康建筑的標準,包括空氣、水、營養、光、健身、舒適和精神。
正在等待中國建筑協會批準發布的中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有六大指標體系:空氣、水、舒適、健身、人文、服務。
●綠色地產標準制定權之爭
據王清勤介紹,對健康建筑標準的編制,葛洲壩地產是副主編單位。
葛洲壩地產還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中國葛洲壩地產董事長何金鋼、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清勤、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主任王有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莊惟敏、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專業總工程師徐偉、北京市室內空氣質量評價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寅平、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助理林波榮、世界綠色建筑委員會主席戴禮翔、德國可持續建筑委員會(DGNB)主席亞歷山大·魯道夫、中國葛洲壩地產總工程師焦家海成立5G科技專家委員會,未來計劃與德國DGNB體系深入合作編纂推出“中國版DGNB”。
如此一來,葛洲壩地產就可以以行業標準制定者的身份,在綠色地產市場開疆辟土,在這一領域建立“王者地位”,并為最終顛覆整個房地產行業現有格局打下基礎。
在葛洲壩地產爭取行業領導權時,其他的綠色地產企業也沒有閑著。
2016年6月5日,朗詩與萬科共同發布了“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探討如何堅持綠色采購,撬動上游供應商減少排污,降低行業整體價值鏈對環境的負面影響。IPE數據顯示,房地產業采購占鋼鐵行業銷售量的50%、水泥的25%、鋁合金的40%、玻璃的70%。
朗詩和萬科的綠色采購,不僅會讓下游供應商變得更為綠色,也為自己的綠色建材采購標準向全行業推廣奠定了基礎。
北京金茂綠建科技有限公司與同方泰德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6年9月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建筑能效管理平臺、科技住宅運維、區域集中能源站及物業能源托管等領域,在技術、市場、資本三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以“互聯網+能源”的方式,創建綠色地產生態圈。
通過綠色地產生態圈的建設,把金茂開發的業態包括生態城、綠色辦公建筑、綠色超高綜合體、綠色酒店、綠色校園和綠色住宅等領域的標準全面推廣,甚至涉足存量建筑的更新。
這場綠色地產標準制定權的爭奪,從建筑標準本身,到建材采購,再到存量建筑、建筑能耗、建筑金融等各個細分領域,幾乎是全面開花。既有國家專業領域協會層面的建議,也有通過市場實現的標準推廣。
目前尚看不清楚誰會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受益者將是所有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