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1 15:45:36
今天是8月11日星期四,一個平常而又美好的工作日。但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卻發現,好多日本人今天都不!用!上!班!
他們可能并沒有在家閑著,而是選擇出門登山。因為今天,日本迎來了2016年新“創造”的節假日:登山日。
▲閑來無事,去爬個富士山?
圖片來源:東方IC
2014年5月23日,日本國會通過了《假日法》修正案,確定從2016年起將每年的8月11日確定為法定假期“山之日”。修正案指出,登山節的意義在于:為民眾提供與山脈親密接觸的機會,同時感謝它們對日本人民的佑護。
所以從今天開始,日本全年法定假日實實在在地達到了16天。
不過,設立這一假期的目的,并非讓人們去爬山那么簡單。
傳統方式刺激經濟效果不明顯
日本打起了“人”的主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日本政府在8月初公布了其最新的經濟刺激方案,總規模達到了28萬億日元,成為戰后日本經濟史上第三大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政府直接財政支出為7.5萬億日元,也是過去第三大規模,然而金融市場并不買賬,反應冷淡。
“刺激經濟”一直是日本政府的主要議題。1998年金融危機后,日本政府已經實施了17次經濟刺激計劃,在安倍晉三二進宮當選自民黨總裁前就已經累計投入直接財政支出高達92.9萬億日元,加上安倍第二次內閣這兩次,意味著18年里日本為刺激經濟的直接財政負擔就達到了103.9萬億日元,這個規模超過了日本2015年名義GDP的20%之多。
既然各種傳統方式刺激經濟效果不明顯,日本政府就從經濟的本質——“人”上動起了腦筋。希望日本民眾能夠少存錢多支出,拉動通脹上升和刺激經濟增長。
▲日本統計局數據顯示,日本6月CPI創下自2013年以來最大跌幅,消費仍低于預期。圖片截自日本統計局
為什么這么說呢?別看登山日只有1天,但之后緊連著長達7天的日本佛教節日盂蘭盆節(在中國俗稱鬼節),就很可能為日本國內酒店餐飲和旅游等行業帶來福音。華爾街見聞稱,估計將給整個經濟帶來額外80億美元的“刺激”。
節假日多=經濟形勢好?
如上所述,法定假日達到16天的日本,已超越韓國(15天),成為全球主要國家中全國節日最多的國家。(當然,并不是全球最多的,比如阿根廷今年就有18個節假日……)
然而,多放假就能促進經濟形勢嗎?當然沒那么簡單,有網友開玩笑說,“那不如一年放365天算了”。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比起亞洲國家,歐美發達國家的假期就顯得少一些。比如:
德國今年有9個節假日。(注意:淡藍色的才是全國性假日,綠色為地區性假日,黃色為非公共假日。下同。)
法國有10個。
美國有8個。
而英國僅僅只有6個……心疼。
雖然如今全球經濟形勢都不是特別好,但與日本相比,上面幾個國家似乎也沒有因為少了幾天假期,受到多大的影響。只能說,節日對日本經濟的刺激效果,還有待觀察。
此外,五花八門的節日,其實與日本人辛苦工作的傳統印象也大相徑庭。
日本加班文化:想說“下班”不容易
據中國青年報《青年參考》報道,日本《讀賣新聞》稱,日本全職員工平均每年工作2000小時,比德國人、法國人長400小時。日本工會的調查顯示,20——50歲的日本勞動者中,42.6%平均每月無償加班約16.7小時;85%的全職員工加班,2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高于法律限制的40小時;大約一半的人加班不會獲得額外工資。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3年的數據,在每年18.5天的帶薪休假中,員工平均只休息9天。日本貿易聯盟調查顯示,39.6%的勞動者不享受任何帶薪休假,21%使用了約10%的帶薪假期。
安倍晉三上臺后,致力于改變這一對經濟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的習慣,鼓勵員工在生活和休閑上多花時間花錢。
去年4月,安倍政府向國會提交了《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建議對年收入超過107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5.6萬元)的專業人員不再支付加班費,而根據工作業績決定薪酬。這一改革旨在推進以業績為基礎的薪酬系統,減少不必要的加班。
然而,日本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山田久志指出,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度使就業市場缺乏活力,員工很難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被迫工作更長時間增加收入、彌補人力短缺。
另一方面,很多大企業一直堅持工齡薪酬制度,工作時間更長意味著更成功,每周多工作10小時的員工被提升到管理崗位的機會多3%。
小編還注意到,今年6月,日本的失業率降至3.1%,為1995年以來的最低值。
▲圖片截自日本統計局
那么問題來了,在一個以“拼命干活不休息”為榮的國家,多放假真的可以改善經濟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華爾街見聞、
《青年參考》、21世紀經濟報道、
日本統計局、officeholidays等
轉載請注明
|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