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4-29 19:35:15
與萬科2015年2614.7億元的合約銷售金額相比,綠地地產主業2301億元的成績并不遜色。
每經編輯 蔡雅蕓
每經記者 蔡雅蕓
房地產行業“老大”之爭愈發激烈。
4月25日,綠地控股發布2015年度業績報告及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2015年綠地實現經營收入2073億元,同比下降20.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23.64%。
與萬科2015年2614.7億元的合約銷售金額相比,綠地地產主業2301億元的成績并不遜色。但在營收方面,綠地995.77億的地產業務營業收入下降11.23%,同比萬科1956億元、恒大1331億元、碧桂園1132億元、中海1480億元(港幣)的成績,綠地被遠遠甩在身后。
綠地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公司今年并未設下在房地產板塊的銷售目標。然而,年報確定3200億元的全年目標,如果主要業績是房地產部門提供,那么今年綠地很有可能向行業第一位置沖刺。
營改增為商辦項目帶來利好
剔除能源產業的因素后,綠地2015年經營收入同比增長9%。綠地方面認為,2015年他們仍是“增收增利”的局面。
地產業務營收下降,綠地解釋為“本年度結轉面積同比減少”,其內部人士透露,由于綠地房地產板塊中商辦比例較高,尤其是超高層建筑開發周期較長的原因。綠地也預測2016年將進入結轉周期,商辦項目中會有一部分大單確認銷售。
據資料顯示,綠地現有23座超高層建筑在建。以成都綠地中心468為例,從開盤銷售到竣工使用,需要5年時間。綠地方面認為,商辦項目大單銷售較住宅有其特殊性,如定制預售,在項目建設時就已確定銷售目標完成合同銷售額,但進入結轉卻需要幾年的時間。
從年報中也可以看到,綠地房地產主業合同銷售金額中,住宅占比50.8%,商辦占比49.2%。克而瑞分析師朱一鳴向記者表示,商辦項目是綠地很大的優勢,比重也較高,是綠地增長較快的部分。
也有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綠地的總體業績保持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多元化的產業鏈,但房地產板塊增長較慢,也緣于商辦比例較高。
綠地方面表示,盡管商辦項目進入結轉周期長,但并不代表商辦就不好,尤其公司判斷商辦項目會在今年出現轉機。一方面,自5月1日起營改增政策落地,其中將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這將會刺激企業購置辦公樓的意愿;另一方面,國內商辦投資的資金回報率進入穩定周期,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熟;最后,往年互聯網對商辦的沖擊不再突出。
一季度業績領先萬科
今年一季度,克而瑞數據顯示萬科、恒大、綠地,這三家房企占據了銷售榜的前三名。根據一季報,綠地房地產主業實現營業收入243億元,同比增長119%。4月27日,萬科發布一季報,其中營業收入146.1億元,同比增長64.3%。在一季度這個時間節點上,綠地贏了萬科一局。
盡管未設年度銷售目標,但綠地也表示仍希望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穩步增長,但具體增長多少仍要看市場行情,同時綠地透露不再要求區域公司追求銷售額,而對結轉、回款、利潤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了解,綠地設定3200億元為全年計劃實現合同銷售收入,涵蓋了基建、金融、消費等諸多產業的,而不只是房地產板塊。其中,綠地的海外項目在2015年僅有1.3億元進入結轉,對集團的整體業績貢獻幾乎忽略不計。對此,綠地方面認為,海外地產投資較國內有更多復雜因素,如果市場行情向好,2016年海外項目結轉會有所增加,但對于增長幅度,綠地方面表示無法預測。
至于實現年度目標,綠地表示充滿信心,同時東方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向記者表示,綠地有很多地鐵上蓋項目,加上今年部分商辦項目的整體出售,后勢業績增長不容小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