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08 20:30:11
年初爆發的票據風波仍在不斷持續。4月8日,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工商銀行原首席風險官徐星發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的事件發生主要由于紙票的不規范操作以及中介的擺布所引起的,考慮到當前經濟低迷,不少資金被挪用流向了股市,不乏再度爆發票據案的可能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年初爆發的票據風波仍在不斷持續。4月8日,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工商銀行原首席風險官徐星發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的事件發生主要由于紙票的不規范操作以及中介的擺布所引起的,考慮到當前經濟低迷,不少資金被挪用流向了股市,不乏再度爆發票據案的可能性。
在紙票風險事件頻發背景下,央行正在大力促進電票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從去年四季度數據來看,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出票42.97萬筆,金額17431.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31%和65.43%;承兌筆數和金額同比增長69.67%和92.58%,貼現筆數與金額同比增長108.74%和138.67%,轉貼現的這兩項數據甚至達到同比增長245.93%和392.99%。
票據風險事件再現
4月8日,天津銀行在港交所公告稱,“近日,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
公告同時稱,“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本行正積極配合偵辦工作,加強與相關機構的溝通協調,最大限度保證資金安全。”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業內有關方面的說法稱,“該案可能是票據逆回購方在交易中被取走擔保物“票據”,而回購款未能到賬所引發的。該消息進一步指稱,天津銀行與中介匯濤金融控制的某銀行西安分行同業戶達成票據回購交易,交易金額為9億,天津銀行作為票據的逆回購方出資金,匯濤金融控制的同業戶作為正回購方借錢;據悉,該9億回購到期后,中介控制的中小金融機構取走票據后,只付了2億元,尚有7億元及利息未支付。”
3月30日,天津銀行正式登陸香港主板,為內地第8家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城商行,H股每股發行價為7.39港元,募集資金近80億港元。
早在年初,農業銀行39億票據事件撕開了票據風波的口子,2名年輕員工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據進行回購資金,且未建立臺賬,回購款中相當部分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而由于股價下跌,出現巨額資金缺口無法兌付。緊隨其后,中信銀行也發生9億票據事件。
早在2015年底,銀監會就下發“203號文”,要求各家銀行高度重視票據業務風險,認真落實監管要求。從各地銀監局披露的處罰通知書顯示,各地正在大力整頓和嚴查票據業務。
電票發展迅猛
日前,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各項支付業務都穩步增長的同時,惟有票據業務背道而馳。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初銀行票據爆發的風險加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不順利,票據業務還會繼續處于下降通道。
據央行發布的2015年四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票據業務繼續呈下降趨勢。去年四季度全國共發生票據業務0.96億筆,金額57.06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11%和16.51%。其中僅有實際結算商業匯票金額和銀行匯票業務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1.03%和10.16%,但筆數分別下滑了7.61%和37.91%;支票業務、銀行本票業務的金額和筆數也都明顯下滑。
據不完全統計,票據業務自2012年初就開始“坐滑梯”,而與此同時,電子票據則發展迅猛。僅從去年四季度數據來看,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出票42.97萬筆,金額17431.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31%和65.43%;承兌筆數和金額同比增長69.67%和92.58%,貼現筆數與金額同比增長108.74%和138.67%,轉貼現的這兩項數據甚至達到同比增長245.93%和392.99%。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監管政策逐漸趨嚴,電子票據開票量占比逐步提升,收窄了市場的套利空間,不久的將來不排除紙票完全被電票取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