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快消

每經網首頁 > 快消 > 正文

出口食品轉內銷試水 明年200億供港生鮮食品投放內地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23 21:46:13

出口食品內銷探路也正在進行時。今日(9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16年度供港生鮮招標發布會”上了解到,首批招標的200億元供港生鮮產品將在明年投放國內市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國內消費者到日本買大米、打醬油已經成為焦點話題,尤其是這些產品背后的“中國制造”四個字更顯得刺眼。

出口食品內銷探路也正在進行時。今日(9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16年度供港生鮮招標發布會”上了解到,首批招標的200億元供港生鮮產品將在明年投放國內市場。

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部署,建設公共采購平臺,并在國家認監委注冊部及廣東省檢驗檢疫局的支持配合下,赴廣東等地對出口企業開始了系統的調研工作,針對出口優質產品回歸難的諸多問題,中心提出以供港生鮮為突破點。

200億供港生鮮明年投放內地

出口轉內銷其實面臨很多體制機制難題,食品領域也不例外。而供港生鮮進內地則開啟了一個有益探索。

前述200億生鮮產品覆蓋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面油及調味品等,包括北上廣深及長三角、珠三角的60萬居民有望首先享用。

據了解,今年以來,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積極組織開展了出口食品企業的內銷轉型調研,了解企業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提出通過認證為突破,綜合發揮質檢優勢手段,實現同線同標,激活中高端市場,實現同質同價。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副主任何小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幾年來,由于外需不足,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經營面臨嚴重的困難,舉步維艱,急需開拓國內市場。

他說,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市場消費水平的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并有占領中國高端市場的態勢,與國際接軌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有責任和能力代表中國制造與國外企業打好主場比賽。

許京也介紹了供港生鮮進內地的運作過程,3月底商務部舉行座談會,正式提出建立公共采購平臺,全面系統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5月25日在廣東江門全面調研,調研企業存在的困難,到7月9日就設立了供港交易平臺。

許京表示,去境外買奢侈品無可厚非,連醬油這樣的基礎消費品都要去境外買,我覺得,對我們自己國家同類的企業和產品來說,是一種諷刺,對國家來說是一種恥辱。

作為平臺負責人,他表示,該平臺要做的事,是在確保滿足香港供應的前提下,擴大生產規模和供應商數量,以相同的標準和生產線生產出更多符合供港標準的生鮮,供往內地,使供往內地的生鮮食品真正與供往香港的食品一樣享受同等質量和同等價格,真正做到“同標同線、同質同價”。

將復制供港監管體系

一直以來,供港生鮮就是品質與安全的代名詞。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曾表示,供港食品在港抽檢合格率已經達到99.999%。

并且這些食品價格也并不貴。根據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6月10日到14日對香港市場食品零售價格的監測,在調研的12項生鮮產品中,除西蘭花略高于內地同期某知名電商非促銷售價外,其余11項供港食品價格皆優于內地電商售價。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上廣深這幾個一線城市,每一個城市的消費能力都不比香港差,消費者不缺購買力,缺的是正確的引導以及有質量保障的產品,“價格問題不用過分擔心,保障食品質量才是這個平臺能否順利運營的關鍵。”

食品出口轉內銷最關鍵的一部分則是兩地監管體系的差異,據記者了解,客觀上供港標準與內地QS標準總體差異并不大,供港產品之所以長期保持99.999%合格率,在于國檢強大、持續、有公共財政保障的監管體系。

何小群說,下一步國家認監委將落實對出口食品企業和相關認證活動的監管職責,繼續支持相關公共交易服務平臺將采信出口備案注冊作為保障,實現供港內銷產品同質同價,發布同線同標。

許京表示,復制供港監管體系,在保持同樣監管力度下,產品采取了“就高不就低”的商品采購原則,充分尊重消費者選擇更好的權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胡健 國內消費者到日本買大米、打醬油已經成為焦點話題,尤其是這些產品背后的“中國制造”四個字更顯得刺眼。 出口食品內銷探路也正在進行時。今日(9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16年度供港生鮮招標發布會”上了解到,首批招標的200億元供港生鮮產品將在明年投放國內市場。 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部署,建設公共采購平臺,并在國家認監委注冊部及廣東省檢驗檢疫局的支持配合下,赴廣東等地對出口企業開始了系統的調研工作,針對出口優質產品回歸難的諸多問題,中心提出以供港生鮮為突破點。 200億供港生鮮明年投放內地 出口轉內銷其實面臨很多體制機制難題,食品領域也不例外。而供港生鮮進內地則開啟了一個有益探索。 前述200億生鮮產品覆蓋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面油及調味品等,包括北上廣深及長三角、珠三角的60萬居民有望首先享用。 據了解,今年以來,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積極組織開展了出口食品企業的內銷轉型調研,了解企業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提出通過認證為突破,綜合發揮質檢優勢手段,實現同線同標,激活中高端市場,實現同質同價。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副主任何小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幾年來,由于外需不足,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經營面臨嚴重的困難,舉步維艱,急需開拓國內市場。 他說,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市場消費水平的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并有占領中國高端市場的態勢,與國際接軌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有責任和能力代表中國制造與國外企業打好主場比賽。 許京也介紹了供港生鮮進內地的運作過程,3月底商務部舉行座談會,正式提出建立公共采購平臺,全面系統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5月25日在廣東江門全面調研,調研企業存在的困難,到7月9日就設立了供港交易平臺。 許京表示,去境外買奢侈品無可厚非,連醬油這樣的基礎消費品都要去境外買,我覺得,對我們自己國家同類的企業和產品來說,是一種諷刺,對國家來說是一種恥辱。 作為平臺負責人,他表示,該平臺要做的事,是在確保滿足香港供應的前提下,擴大生產規模和供應商數量,以相同的標準和生產線生產出更多符合供港標準的生鮮,供往內地,使供往內地的生鮮食品真正與供往香港的食品一樣享受同等質量和同等價格,真正做到“同標同線、同質同價”。 將復制供港監管體系 一直以來,供港生鮮就是品質與安全的代名詞。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曾表示,供港食品在港抽檢合格率已經達到99.999%。 并且這些食品價格也并不貴。根據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6月10日到14日對香港市場食品零售價格的監測,在調研的12項生鮮產品中,除西蘭花略高于內地同期某知名電商非促銷售價外,其余11項供港食品價格皆優于內地電商售價。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上廣深這幾個一線城市,每一個城市的消費能力都不比香港差,消費者不缺購買力,缺的是正確的引導以及有質量保障的產品,“價格問題不用過分擔心,保障食品質量才是這個平臺能否順利運營的關鍵。” 食品出口轉內銷最關鍵的一部分則是兩地監管體系的差異,據記者了解,客觀上供港標準與內地QS標準總體差異并不大,供港產品之所以長期保持99.999%合格率,在于國檢強大、持續、有公共財政保障的監管體系。 何小群說,下一步國家認監委將落實對出口食品企業和相關認證活動的監管職責,繼續支持相關公共交易服務平臺將采信出口備案注冊作為保障,實現供港內銷產品同質同價,發布同線同標。 許京表示,復制供港監管體系,在保持同樣監管力度下,產品采取了“就高不就低”的商品采購原則,充分尊重消費者選擇更好的權利。
出口食品轉內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观看1024精品国产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欧洲另类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114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