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4-24 17:24:35
家住成都花樣年·花郡的張女士最近有點煩。雖然世界很大,她也想到處去看看,但家永遠是回歸后的落腳處。張女士的這點煩惱,正跟家有關。
每經編輯 王杰
每經記者 王杰 發自北京
家住成都花樣年·花郡的張女士最近有點煩。雖然世界很大,她也想到處去看看,但家永遠是回歸后的落腳處。張女士的這點煩惱,正跟家有關。
今年以來,張女士在小區里,時不時會看到警車進出。后來她從業主群里才知道,警車的每一次進出,都意味著小區里某位業主家被盜了一次。業主群里的氣氛逐漸從些微的抱怨到群情激憤。
有業主提供了一份"通報批評",來自小區所屬成都市成華區房管局,是3月24日發布的。通報批評上說,花樣年·花郡2月份發生被盜案件18起。各位,2月份只有28天,18起案件意味著小偷幾乎在每個工作日都會到小區"上班"。
業主們報了警之后,紛紛找物管要求加強防備,物管只是要求這些被盜的業主們紛紛把每一道窗戶都裝上防護欄。到了3月和4月,小區被盜情況有增無減。物管不但沒有加派保安人員,反而為了節約成本,不斷裁減員工。
張女士告訴邦地產君,到現在為止,小區盜竊案一樁也沒破,鄰居們也已經不指望物管能幫自己管好家了,有的換了門鎖,有的加裝防護欄,有的安了報警器,更有人干脆張羅搬家……
邦地產君發現,張女士所在的這個小區的物管,可不是阿貓阿狗之流,而是在香港上市的彩生活。邦地產君就納悶了:剛剛公布年報的彩生活,2014年可是給股東交出了一份靚麗的年報啊。難道,彩生活對待自己的衣食父母——業主,就這么不上心嗎?
上市不到一年,彩生活的成績單就一個字:靚!收入結構方面,物業管理收入占比微升至60.7%,毛利率由61.6%增至79.6%,主要原因是酬金制的物業管理業務比例上升,而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將近100%。
好看的年報,是彩生活主席潘軍在業績會上那種自信的源頭。他宣布,"彩生活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業管理企業,指日可待。"如果要給這個"指日可待"加個時間,潘軍經過確認后,認為是今年6月底。
彩生活的理想,不是一般的豐滿。
但對于彩生活所管轄的一些小區的業主,或許只能直面骨感的現實。
彩生活"光彩"一面的背后,究竟是怎樣一張真實的臉?為此,邦地產君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試圖從資金、運營、模式、競爭發展、盈利五個方面為諸君還原一個真實的彩生活,并列出看空彩生活的九大理由。
理由一:行業準入門檻低
CRIC研究中心研報指出,彩生活上市之時便表示,要將募集資金用于進一步收購物業公司擴張。這也是其發展的第一階段:總服務管理面積不斷增加,以保證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新業務的發展。
彩生活的擴張主要采用并購其他物業公司,從而管理旗下社區,并在這些社區中使用彩生活的管理系統。截至2014年底,彩生活已布局110個城市,共管理796個社區。
攤子鋪大了,新興物業管理企業,尤其是對于管理系統依賴度較高的企業開始暴露出一些缺點。最突出者,莫過于易復制性。這將降低該行業的準入門檻,增加彩生活的競爭對手,最終形成一種速度和合作資源的競爭。
理由二:資金壓力大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認為,彩生活在業務擴張過程中,時刻遭遇資金壓力的煎熬。彩生活的很多物業是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獲得的,這本身就會造成資金面的緊張。
由于彩生活需要不斷通過業務擴張來贏得投資者的青睞,自然會在物業公司股權收購方面加大力量,"重收購、輕管理"的模式值得警惕。這背后的一個問題是,相比過去比較融洽的物業-業主關系,這樣一種中途收購的模式,需要一定時間來處理和業主的關系,但這需要成本。
理由三:彩之云APP上活躍用戶少
彩生活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通過彩之云APP,可以將物業管理費、停車費、投訴報修等傳統物業管理服務搬到線上,互聯網產品最重要的不是注冊用戶數,而是活躍用戶數,因為該數據體現產品的使用黏性。
但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彩生活目前嘗試社區O2O的最大優勢在于具備先發優勢,但是其彩之云APP上的活躍用戶不高,如果僅僅是將傳統物業服務搬到線上是不夠的,如果沒有運營能力,注冊用戶就不能實現價值轉化。彩生活APP上的應用和服務大而全,沒有聚焦點,且公司的運營能力有待觀察。
理由四:物業管理服務差
由于品牌房企的社區均由旗下物業公司直接管理,剩余的社區也都基本已有物業管理公司,彩生活的擴張主要依賴收并購模式。
這樣的模式會造成暫時的利潤率下降,但彩生活作為投資者寄予厚望的第一家新型物業管理企業,其報表上的盈利數據必須足夠"漂亮"才能進一步引發關注,并獲得更多投資,幫助其加大規模。
但規模化又是彩生活發展必須經歷的環節,一方面,管理社區的規模及業主大數據是增值業務順利開展、盈利最大化的基礎;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同樣都處于起步和擴張的階段,彩生活必須更快地搶占資源,并占領市場。
這樣的矛盾帶來的結果,是對成本控制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部分彩生活服務的社區出現了管理問題,如不少社區反映彩生活將社區中的空間租賃,導致被擠占,向業主收取的物業管理費須先上交集團后再統一劃撥;其讓社區管理處"自負盈虧"的方式則容易造成為增加利潤,雇傭低成本的勞動力,工作能力較差,對社區維護不到位。
理由五:金融業務非彩生活強項
社區O2O最大的想象空間或在社區P2P,P2P最大的風險在于借貸人的信息不透明,但是社區P2P可以有效避免這一問題,基于社區信任機制下的社區金融未來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但也有觀點認為,社區金融作為十分專業的金融領域,以門檻較低的物業管理起家的彩生活可能難以駕馭。彩生活本來是從門檻很低的物業管理起家的,雖然在彩之云的平臺上引入E理財,看起來符合現在發展的潮流,但如果想涉足理財領域,需要十分有吸引力的金融產品和十分專業的團隊,金融行業的門檻很高,這并不是彩生活的業務強項。
理由六:過度壓縮人力成本
彩生活的盈利核心是其采用了所謂"精益管理",打破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以最小的人力、設備、資金等資源投入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即成本管控。
彩生活還將保安、清潔、景觀維護等業務外包,自身僅負擔維修及保養服務,盡可能地讓平臺變"輕"。截至2014年底,彩生活共雇傭員工1265名,除董事外的員工薪酬及獎金支出為0.66億元。
這樣的結果是物業管控越來越差。成都一位邦地產粉絲的來信說,車庫里處處堆著建渣久不清理,電梯進水導致常常停擺,老的小的哼哧哼哧順著黑暗骯臟的樓梯往上爬;非機動車從來不按規定路線進出,在小區人流里快速穿行,貓貓狗狗被撞翻者不知凡幾,私家車位屢被臨停車輛占坑過夜,多次發生車主沖突事件……
彩生活為了讓財報好看以迎合投資者,需要并購擴張,但是一個結果就是損害了業主利益,相當于自斷后路。
理由七:去人工化的管理模式非常短視
傳統物業企業通常會雇傭更多的人力進行管理,尤其是要做到及時響應業主的要求,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物業服務,物業企業需要在員工數量與成本控制上取得平衡。而彩生活通過自動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管理系統代替人力,控制雇傭的員工數量,基礎成本就較低,每一個管理的社區均只有主任和客戶經理兩個職務,把管理結構壓到最簡易,成本下降了,但丟失了服務。
根據規劃,2015年彩生活還將繼續升級管理模式。一位不愿具名的機構研究員表示,彩生活的模式還是很容易復制的,且搭建平臺成本不會太高,作為服務體系,彩生活一再強調機械化,而去人工化的管理模式未來也將會被模式相同,但服務更好的企業所代替。
理由八:社區O2O行業競爭者眾多
從整個社區O2O行業來看,目前無論是擅長物業管理的房企大佬如萬科、綠城,其他行業的龍頭如順豐、易居,改革中的傳統物業,以及新興的專業社區O2O平臺,都根據自身特點不斷完善模式,探索能夠盈利的方法。
目前社區O2O行業競爭者眾多,模式各異且都有自己的特點,最終哪種模式能成功很難講。而彩生活作為社區O2O暫時的領跑者,能否讓資本市場和業主同時滿意,要看其管理系統的完善程度。目前其社區O2O究竟做得如何,情況還不清楚,從業主的反饋來看,彩生活只是利用現有社區資源,提供了一些極為基礎的服務,比如送水、洗衣,這些還遠遠談不上社區O2O。
理由九:擴張不易
CRIC研究中心的研報指出,2014年彩生活的凈利潤由0.45億元增長至1.51億元,增幅高達230.8%。不過,和房地產行業相比,這一數字還是有較大差距,以花樣年為例,其規模盡管不大,但2014年凈利潤為13.72億元。而要提高凈利潤,唯有通過擴張的方式進行利潤疊加。
上述匿名研究員表示,從業務發展和盈利上看,彩生活主要盈利點也是挖掘業主消費需求。但目前來看,房地產行業利潤逐年下滑,已有多家房企在探索并實施相似服務模式,通過資源整合進行多元化發展。從這點來看,彩生活的業務發展面是收縮的,而且未來發展空間只會越來越小。從彩生活平臺的入口價值來看,產品商對平臺的認可也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客戶群體的數量和覆蓋范圍等都是考量因素,大數據的運營能力低下,會直接影響商家對平臺的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