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09 10:20:08
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融化”傳統產業,滲透到傳統產業各個環節,而數據將成為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建設的核心。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像一劑強心劑注入互利聯網行業。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融化”傳統產業,滲透到傳統產業各個環節,而數據將成為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建設的核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孫丕恕帶來了“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工作”的建議。在他看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數據的爆發式增長,數據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和戰略資源。
“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加法
“互聯網+”該如何和傳統行業做加法?孫丕恕認為,社會的發展趨勢將從現在的“兩化”融合、“多化”融合,發展成為互聯網“融化”一切產業,“融化”、“融入”物質基礎之上的一切組織形式,對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進行重構。
當下,產業互聯網興起意味著各行業如制造、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已滲透到傳統產業生產制造、銷售物流、產品研發各個環節。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經濟轉型帶來了發展機遇。相比于傳統的營銷方式,網絡營銷的受限性較小,甚至可以主導生產。當前,人們不應再糾結于傳統產業如何應對互聯網行業挑戰,而應思考傳統產業如何擁抱互聯網。”孫丕恕舉例說,不論是傳統零售業、出版業、新聞業,就連最“保守”的金融行業也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創造新的商機。
傳統企業咋個互聯網化
那么,傳統企業如何應對互聯網融合呢?孫丕恕表示,在“互聯網+”的趨勢下,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需要經歷內部精細、外部互聯、“數聚智慧”三個階段。
在孫丕恕看來,互聯網并未改變事物的本質,“微信營銷、移動應用、電子商務、電子采購、云制造等,這也是數聚智慧的基礎。”最后,企業內部數據和互聯網數據融合形成企業大數據,對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創新、優化和提升,重構企業智慧。
孫丕恕還提到,有智慧的城市、政府和企業,其智慧都來自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需要靠政府的數據進行宏觀決策指導、利用互聯網數據把握市場脈搏、依靠企業自身的數據掌握自身情況支持決策等,因此,數據將成為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建設的核心。
開放數據紅利尚未真正釋放
孫丕恕指出,我國政府開放數據的紅利尚未真正釋放,各級各地政府開放數據的主觀意愿不強,并且沒有統一的標準。哪些數據可以開放?哪些不可以開放?以什么樣的格式展現?各系統、各區域無規可依,要么放棄推進,要么就制定自己的標準,造成條塊分割,開放后也難以共享,形成了大量開放的“信息孤島”。孫丕恕認為,數據開放是個漸進式的過程,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探索。
不過,一旦提出數據開放可能會帶來數據定價和數據交換機制的問題。在孫丕恕看來,最大的難點在于信用體系缺失是個現實問題。
“銀行、電商等數據,都是核心機密,大家都不愿拿出來,都不拿出來信用體系怎么建?就很難。我們也在倡導,一方面政府要開放數據,政府的數據不完全都是交易的,可以拿出來共享。其次,你拿出的數據是否能夠交易,有定價的問題。數據的交易平臺,就跟流量一樣,這個要不停地探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