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2-28 09:14:52
盡管《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的具體文件內容,目前外界還無從知曉。但是,此前有券商發布研報稱,此次足球改革,將鼓勵多元資本投入、并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足球俱樂部。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2月27日,《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由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由此,中國足球納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之中,業內齊稱中國足球的春天來了!中國足球要翻身了!
盡管《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的具體文件內容,目前外界還無從知曉。但是,此前有券商發布研報稱,此次足球改革,將鼓勵多元資本投入、并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足球俱樂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中國足壇重地之一的上海,各路資本的"圍獵"從未停止。相比前幾年民營資本"玩轉"上海足球不同,近期出現民營資本退出,而混合所有制國企紛紛 "涉足"的現象。
2014年1月30日,以房地產為主業的綠地集團宣布與原申花聯盛足球俱樂部股東達成收購協議,原俱樂部投資人朱駿退出。
這讓上海足壇當之無愧的老大申花擺脫了過去一段時間所留給外界的"窘迫"印象:在最困難的時候,朱駿曾甩賣了包括王大雷、戴琳、宋博軒等眾多正值當打之年的優秀球員以回收資金,外界甚至還曾出現俱樂部依靠借款來支付球員工資的消息。
"豪強"綠地集團的接手,為資本介入上海足球開啟了新的局面。在此之前,無論是徐根寶的東亞、抑或是徐國良的申鑫,都只能算是"有限投入"。當時,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也表示:"申花的處境不是很好,我們愿意為滿足社會的需要去發展足球產業。"俱樂部董事長吳曉輝則稱:"綠地接受申花有領導關心的成分。如果沒有政府領導的關心、沒有市政府領導的牽線搭橋,綠地也不可能接手申花,不可能進入這個俱樂部,這是很實在的說法。"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經營互聯網及游戲業務的個人投資者朱駿,綠地集團則是上海國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經典樣本之一。在集團的股權架構中,包括上海地產集團、上海城投總公司等國資單位持股共計約46.37%,并未超過50%。而以董事長張玉良為首的綠地管理層43人出資設立的上海格林蘭則是綠地集團單一第一大股東,持股約28.79%。此外,包括平安創新資本、鼎暉嘉熙等股東也持有綠地集團股份。在這一混合所有制機制下,綠地集團2011年、2012年、2013年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478.64億元、1985.61億元和2521.81億元。
新近接手原東亞俱樂部的上港集團,同樣是上海國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之一。
作為目前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綜合性港口,上港集團也是我國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業。根據此前發布的草案,上港集團將向公司員工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2億股股票,發行價格為4.33元,集團將有多達16082名員工參與此次認購,而其中包括董事長在內的管理層則累計持股占1%。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實施員工持股意在優化股權結構,激發國企活力。
作為原東亞俱樂部的贊助商,"混改"的上港集團已收購俱樂部,并引進包括埃里克森、孔卡等在內的知名教練和球員,在投入亦不遜色于綠地集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