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2-13 00:56:04
筆者認為,央行作出該貨幣政策決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尤其對地方商業銀行是項重大利好。
每經編輯 莫開偉
◎莫開偉
2月11日,央行宣布,為完善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渠道,應對春節前流動性、季節性波動,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決定在前期10?。ㄊ校┓种C構試行常備借貸便利操作(SLF)形成可復制經驗基礎上,在全國推廣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
筆者認為,央行作出該貨幣政策決定,無論是對增加市場貨幣流動性,確保貨幣不出現季節性短缺,還是提高貨幣調控政策靈活性和針對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尤其對地方商業銀行是項重大利好。
從央行自身看,在全國推廣SLF,是在成功經驗基礎之上的擴圍,駕輕就熟,不會帶來貨幣調控政策“后遺癥”。一方面,央行在2013年初就創設SLF,主要為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全面擴圍更加提高貨幣調控的準確性。去年春節前夕,央行就在北京、江蘇、深圳等10個試點地區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通過SLF向符合條件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了短期流動性支持。全面擴圍,央行在操作方法、操作時機等方面會把握得更到位,更有利在流動性供給時點上把握好平衡度,確保貨幣政策調控到位。尤其從目前看,常備借貸便利空間較大,從2014年末到今,央行常備借貸便利余額為零,能為地方商業銀行提供更多流動性支持,可有力保證春節期間,乃至一季度地方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資金需要,進一步緩解信貸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此舉豐富了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手段,也是降準、降息、逆回購操作等貨幣調控政策的重要補充,能更好體現貨幣政策調控差異性,使貨幣調控更靈活、更具針對性。因為我國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千差萬別,資金需求狀況也不盡相同,實施全國“一刀切”貨幣調控政策,必然使各地資金供給上出現多寡不一、緊缺程度不一等現象,難免對經濟欠發達和資金緊缺地區帶來“誤傷”,從而影響地區經濟平衡發展。而常備借貸便利正好可以彌補貨幣政策短缺,更能滿足地方商業銀行季節性、特殊性資金需求。同時,央行分支機構掌握地方商業銀行資金實際需求現狀,對貨幣供給更有話語權,能確保貨幣投放適時到位、準確有力,使貨幣調控政策更具現實性。
從地方商業銀行資金需求現實看,央行將常備借貸便利之權直接授予其分支機構,可有效縮短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高貨幣政策實施效率,并帶來多重貨幣政策功效:
一是常備借貸便利交易對手覆蓋面廣,惠及范圍廣,可覆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能有效緩解地方商業銀行資金季節性壓力。常備借貸便利對象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四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且央行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具有條件要求相對較低的特點,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及優質信貸資產等,地方商業銀行擁有雄厚的優質信貸資產作抵押,能極大地提高地方商業銀行資金易得性,這更有利于滿足地方商業銀行季節性資金需求,提高其投放“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能力,對破除“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起到積極作用。
二是常備借貸便利審批權下放到央行分支機構,具有審批時間、投放時間快等特點,提高了貨幣投放效率,降低了地方商業銀行融資成本。而且,常備借貸便利往往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常備借貸便利,有利地方商業銀行合理配置資金,把握信貸投放節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常備借貸便利是央行與金融機構“一對一”交易,使貨幣政策具有“量身定做”優勢,更能體現貨幣政策的“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地方商業銀行資金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常態化,期待央行有更多、更靈活的貨幣政策調控手段進入“常態化”,從而發揮更有效的貨幣政策調控功效,推動中國經濟企穩回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