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0 01:12:4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楊羚強發自北京、上海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楊羚強發自北京、上海
除了商業地產,萬達旗下的百貨、KTV、院線、影視、旅行社等業務,都是在資本市場上具有較強號召力的資產。今年年初,王健林曾在公司內部宣布:“今年要推動兩個目標公司上市,這是投資管理中心的重點工作。”
在今年年中的總結會上,王健林展望,到2020年,萬達要形成不動產、文化旅游、金融、零售、電商五大業務板塊。除了即將上市的萬達商業地產,他對文化旅游業務也相當看好,稱很快就可以做到世界級;萬達金融也能做到優秀;萬達零售不僅是萬達百貨,將來不排除通過并購整合做大。
那么,繼商業地產之后,哪些資產可能會是萬達下一步的上市目標?萬達金融和O2O業務會在什么時候上市?在境內和境外資本市場上,萬達的哪些資產更具吸引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萬達院線:估值最高可達560億/
除了商業地產,萬達電影院線(以下簡稱萬達院線)是最可能上市的一項資產。
9月16日,曾因未更新申報材料而被終止審核的萬達商業地產正式轉投香港聯交所。與此同時,9月2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信息顯示,萬達院線已從今年7月的“中止審核”變為“正常審核”。
萬達電影院線到底是在A股還是H股上市,曾是業內外關注的焦點,但從上述證監會的審核狀態變更來看,萬達院線還是青睞A股。“一是因為A股還沒有院線股,搶占院線第一股具有一定的地利優勢;二是目前A股影視相關企業市盈率比較高,會推高萬達院線市值;三是萬達系在A股尚未有上市公司,而算上萬達商業地產,港股將有兩家萬達系企業。”影評人趙珂嘉認為,萬達院線選擇在A股中小板上市的可能性更大。
“盡快上市是萬達院線的必然選擇,因為隨著萬達院線擴張速度超過商業地產,且主要落戶在需要一定市場培育期的三、四線城市,能否保證足夠的資金支持至關重要。”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稱。
北京世紀嘉曉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經濟顧問齊卿也指出,在萬達綜合性商業地產的模式中,地產與院線互為補充:地產建設為院線發展鋪路,院線的不斷豐富對地產的商業溢價有較強的補充作用。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表示:“上市之前,萬達院線只能依靠自身的銷售收入和萬達集團資金補助來參加新一輪的圈地運動。所以萬達院線的上市計劃不會拖延很久,畢竟市場等不及。”
趙珂嘉稱,目前影視行業并購投資潮已經掀起,這為影視類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營造了較好氛圍,萬達院線若成功上市,必將從中受益。
但黃國鋒認為,萬達院線最終選擇在哪里上市還不一定,“當下A股審批較嚴,需要排隊,遞交補充材料后也要等候較長時間;但若選擇實行備案制的港股,既能縮短上市時間,滬港通落地后也方便與內地投資者溝通交流”。
萬達院線發布的IPO文件顯示,擬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0億元,發行完成后,總股本不超過56000萬股。
以此計算,每股價格應在33元左右,發行完成后,萬達院線的市值可能在187億元左右。
“33元是萬達院線股票頂格認購時的發行價格,上市后的股票價格一般會有上下波動,具體要看企業自身的歷史業績、盈利預期和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評判。”趙珂嘉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目前A股“影視雙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市值都在200億元左右,華策影視市值接近190億元,長城影視和華錄百納的市值規模在百億元水平,只有新文化的市值相對較低,在50億元上下。停牌中的華誼兄弟和華策影視的動態市盈率分別在30倍和40倍上下,光線傳媒、長城影視和華錄百納的動態市盈率都在100倍左右,新文化的動態市盈率為50倍左右。
萬達院線2013年每股收益為1.21元,上市后的萬達院線股本總額會有所增加。假定萬達院線的每股收益為1元,通過選取影視六巨頭動態市盈率的最小值、均值和最大值,萬達院線上市后的市值分別為168億元、392億元和560億元。
數據顯示,2013年萬達院線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40.2億元和6.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32.71%和55.02%。近三年來,萬達院線票房收入、觀影人次和市場份額均為全國第一,并成為首家年度票房收入破30億元的院線公司。
“萬達院線之所以迅速崛起為行業領軍者,主要是因為旗下全部為自有影院,在票房分賬上能夠獲得院線和影院雙份收入,且多數租賃萬達商業地產物業,縮短了市場培育期,租金支付模式也較為劃算。”黃國鋒稱。
截至2013年底,萬達院線已開業的142家影院清一色為純資產聯結的經營模式,覆蓋73個大中型城市,其中位于萬達廣場的83家影院,按照凈票房收入的11%按月向出租方支付租金。
“雖然萬達院線大力拓展的三、四線城市達到預計收益水平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隨著萬達商業地產在港上市,其在全國各地布局的萬達廣場會保持更快的增長,嵌入商業地產的經營模式將為萬達院線創造更高的營收‘搭橋鋪路’,所以萬達院線市值要比華誼兄弟等公司更具潛力。”趙珂嘉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