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10-08 08:48:49
今年國慶,剛剛上市不久的京東商城除了繼續(xù)其常規(guī)動作—大幅促銷之外,還對其新推出的旅游線路進行“爆款”大促。
消費金融大大催生購買力
今年2月份,京東金融推出其第一款面向個人用戶的信用支付產品—京東白條,用戶可通過京東白條購買京東產品,并以分期形式進行還款,最高可獲得1.5萬元授信額度,產品服務費低于同等的銀行產品。
來自京東金融的數據顯示,京東白條上線半年時間,大大促進了京東商城銷售額的增長,用戶使用白條后月訂單數量增長了33%,月消費金額增長了58%。在白條用戶中,有55%使用了分期付款服務,使用分期付款的客單價比非白條用戶的客單價高出了50%。如今,京東白條已成為部分用戶生活的一部分,消費頻率超過10次以上的用戶數占比為15.5%。每月打“白條”次數最高的用戶達到了81次。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華北、華東、華南地區(qū)的白條用戶占比達77.5%。
在業(yè)界人士看來,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敢于靠“賒賬”的方式促進銷售,關鍵在于背后的數據支撐。“授信在中國歷來都是老大難問題,但在京東這里,授信方式和標準有了新突破。京東十余年的消費數據恰好為授信提供了支撐。用戶在京東的購物記錄、支付記錄、評價記錄等都決定了該用戶能否拿到白條及額度,海量的消費數據用以信用觀測在國內尚屬首次,這背后是大數據的價值在發(fā)揮作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601988)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銀行發(fā)放的貸款中,有82%都是貸給企業(yè),只有18%是貸給個人消費,而這18%中又有15%是房貸,真正利用消費金融工具來進行日常消費的比例只有3%。
對此,郭田勇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借助對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降低信息不對稱、減少交易成本,進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并促進經濟增長,代表著未來金融的發(fā)展方向。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近來涌現出不少產品,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金融市場,不過能夠直接針對買方、針對消費環(huán)節(jié)進而實現消費金融線上化的產品屈指可數。從這個角度來看,京東白條相對于其它互聯網金融產品,無疑具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一方面加深了互聯網金融的內涵,有助于提升互聯網購物體驗、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內容;另一方面,從更深層次來看,也為中國消費金融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繼今年2月份,京東推出互聯網金融行業(yè)首款信用支付產品京東白條后,7月份,天貓也推出類似產品“天貓分期”。9月份,百度與中影股份等機構推出了國內首個電影大眾消費平臺“百發(fā)有戲”。艾瑞預計,在更多市場主體參與下,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guī)模將突破160億元,增速超過170%。2017年,整體市場將突破1000億元,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4%。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