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農墾資產被低估 土地價值日益凸顯

每經網 2014-09-24 10:01:04

“全國農墾現有一萬億資產,可是農墾的土地卻并未計算進資產,也不能進入入股、抵押等活動領域,如果要改革,土地改革是基本。”一位業內研究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占我國國土面積3.9%的土地,被農墾系統握在手中,但這些土地至今仍然缺位農墾的資產評估。而眼下,機會來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農墾改革議題已進入高層探討階段,一場覆蓋農墾行政管理體制、人力資源管理、土地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將在明年鋪開,但在所有改革架構中,最基本也最重大的議題將是土地。

“全國農墾現有一萬億資產,可是農墾的土地卻并未計算進資產,也不能進入入股、抵押等活動領域,如果要改革,土地改革是基本。”一位業內研究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農業部農墾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農墾國有農場擁有土地總面積5.4億畝(約合36.6萬平方公里)。這一面積是國土面積的3.9%。巨大的土地資源,有望在改革中成為農墾價值的引爆點。

農墾土地價值未能充分體現

農墾系統的存在,已有近一甲子的時間,甚至有的農場年歲亦長于共和國。發展至今,全國農墾已有34個墾區,分布在31個省份,1780個國有農場,持有5.49億畝的土地。

在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沖動下,擁有大片國有土地的農墾,不得不面臨“快到碗里來”的境遇。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由于現行法律法規對農場國有土地管理缺乏系統規定,造成地方市縣政府大量低價收回國有農場土地,致使土地價值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一位地方農墾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有土地的性質,不同于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在征占上存在更大的便利性,這也導致了,有些地方政府只要農場的土地和資源,不要農墾的人,在土地開發使用上往往侵害農場的利益”。

事實上,地方政府與農墾之間的利益博弈,在農場土地確權問題上表露無遺。

截至2013年底,全國農墾土地僅確權3.63億畝,確權率僅為66.4%。“最近幾年國有農場土地確權進展更為遲緩,許多墾區甚至沒有絲毫進展”,一位研究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背后原因有確權經費的承擔問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地方政府為方便收回國有農場土地使用權,確權積極性不高”。

農墾改革需“顯化土地價值 ”

在少數幾個墾區的改革經驗中,“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正在成為農墾土地改革的一條重要戰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安徽、寧夏、上海等墾區進行了土地擴權賦能的實踐探索,其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對土地進行處置的前提下,將土地評估作價注入農墾集團、轉增國有資本金,進而增強了墾區企業集團的資產規模、提高了融資能力。

然而,在農墾的改革議題中,“區域性”一直是無法規避的一個問題。農墾的改革必然涉及與地方政府的利害關系,而在現有改革較為成功的墾區看來,實現“墾地合作、地利共享”是應有之義。據悉,在安徽淮南,參照土地使用稅的分享模式,農場將按年得到按比例提高的獎勵,使農場職工實現了就業多元化和收入的增長。

不過,地方墾區的實踐亦倒逼出改革的方向: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顯化土地價值”將成為農墾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抵押、擔保、融資以實現其金融功能,作價入股以實現其資產屬性。

一位地方農墾的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有農墾土地在資產抵押、資本運作上存在一些不規范現象,既加大了國有土地資產流失的可能性,也約束了農墾進一步做大做強,如能顯化土地的價值,則地方農墾的總資產至少可增至數百億元,這樣就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综合第一页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久久久久的精品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 日本最新二区三区免费不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