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2 00:52: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國內最大的保險銷售公司大童保險銷售公司(以下簡稱大童保險)近日進行人事調整,大童保險創始人、董事長林克屏轉任名譽董事長,副董事長田朝林和副總裁趙憶洲任高級顧問,三人仍擔任大童保險董事職務。同時,原副總裁蔣銘出任總裁一職,李曉婧、鄭威任副總裁,張宏坤任總裁助理。
在原總裁鄒明紅赴任華匯人壽之后,大童保險最核心的三大高管就是林克屏、田朝林和趙憶洲。對于三人的去向,趙憶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還會在背后支持大童保險的發展,我們還是大童保險的董事會成員,不會去華匯人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大童保險內部有一種說法是,“此次高管調整,也是提前為上市做準備,為了保障上市時管理層的穩定。”對于大童保險的上市計劃,趙憶洲透露,大童一定會上市,但是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高管否認會去華匯人壽任職
對于上述人事變動,多位大童保險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該消息。此前,林克屏被提名為華匯人壽董事,但由于華匯人壽的一些股權糾紛,林克屏在華匯人壽的任職暫時還未獲得保監會的高管任職資格核準,而大童保險前總裁鄒明紅亦轉任華匯人壽副總裁職務(任職暫時未獲得保監會高管任職資格核準)。
市場猜測,大童保險此次人事調整可能與華匯人壽有關,相關高管可能會去華匯人壽任職。對此,趙憶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不會去華匯人壽任職,我們還會在董事會層面支持大童保險的發展。”
林克屏可以說是保險業的一個“傳奇”人物,早年曾任湖南省永州市副市長,1997年加盟中國平安,先后出任平安人壽綜合管理部總經理、平安人壽長沙分公司總經理,2001年加盟新華保險,先后執掌新華保險北京、廣東分公司,后來出任新華保險副總裁。2004年林克屏曾一度離開新華保險,參與合眾人壽的籌建,但在合眾人壽開業后,他又重返新華保險。2008年,林克屏從新華保險副總裁職務上離職,創辦大童保險。
據公開資料顯示,田朝林曾先后在湖南平安人壽以及新華保險北京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任職,而其任職新華保險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期間,總經理恰是林克屏。田朝林于2008年離開新華保險,追隨林克屏參與大童保險的創辦。
無獨有偶,趙憶洲早年也工作于湖南政府機關,曾任新華保險個險部總經理。有大童保險的內部人士透露,蔣銘、李曉婧、張宏坤也曾經在新華保險工作過,是追隨林克屏來到大童保險的。
上市暫無具體時間表
談及此次人事調整,趙憶洲表示,他們將不再擔任實際職務,但是會在后面支持新任的高管,比如公司戰略方針、經營策略以及對公司經營層的考核等,都會在董事會層面來指導,此外還會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提供一些支持。
趙憶洲坦言,“也讓他們(新的管理層)發揮更多的優勢,總要交班的,只是時點問題。目前的隊伍和業務也都比較穩定,而且今年的業務發展比去年要好一些,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覺得現在是一個不錯的時點。”
她表示,“大童的商業模式、核心制度、管理體系、多元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等這些基礎性的東西和框架性的東西都已經做得相對完備。接下來就是把業務規模踏實地往上做,這次班子中有幾個(蔣銘、李曉婧)都是在機構帶過隊伍的,市場變化很快,他們對產品、客戶需求的理解、對銷售隊伍和對市場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很高,所以放手讓他們去做,希望他們把優勢發揮出來,把業務做得更好。”
對于大童保險今年的業務情況,公司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今年的業務比去年要好一些,差不多現在半個月多一點就能完成去年一個月的量。
趙憶洲表示,現在大童的策略是“大保險、全金融”,以前有1萬多人,后來主動調整轉型,淘汰業績差的業務員之后,現在的隊伍精簡到3000多人。目前大童保險的總業務量已經突破10億元,除了保險之外還包括一些財富管理的業務。產品類型上,前幾年做分紅險比較多,但是近兩年在期交業務上,大幅度提高純保障型產品和傳統型的保險產品占比,現在保障型產品占比已超過50%。
事實上,在2011年泛華保險服務集團退出大童保險,華平投資入股后,就有傳聞大童保險將會去上市。
對于大童保險上市,趙憶洲坦言,前不久完成了新一輪注資,并不缺錢,上市是既定目標,但暫時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