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7 01:05: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四A股早盤一度跳水,但上午臨收時地產、銀行、石化等權重股忽然暴漲,使得股指走出單日反轉行情。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32%至2059.58點,深圳綜指漲0.18%至1105.69點,成交稍有放大,漲跌個股大致相當。
資金面比較寬松,昨日央行進行了900多億溫和正回購,期限有半月的,也有一個月的,Shibor利率中的7天期大幅跳水131個基點,其余多數期限也同樣下跌,只有1月期的上升了19基點。這種反差說明:一、整體資金面極為寬松,進而說明正回購力度仍比較弱;二、本周正回購期限多見一個月期的,所以獨見這個期限的資金成本上升。
雖然資金面寬松,但這不是昨日股指上漲主因,顯然住建部副部長齊驥一席言論是股指忽然反轉的主因。他表示,所謂“雙向調控亦可稱分類指導”,即對一線城市繼續增加供應,抑制、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限購政策不退出。而對于庫存量比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結構、供應結構”。
既然地產股暴漲,那么市場所關注的焦點顯然就是后半句,市場極可能展開各種聯想。但對于“雙向調控”,其實本周二就有些風聲,只是當時還較朦朧,所以當時地產股雖然也漲了些,但周三因政府工作報告在樓市方面的總基調未變而吐了回去。到了周四,市場自以為已看得更清楚些了,所以地產股的做多情緒爆發。
雖然投資者的懷疑有些合理性,但筆者認為也不能就此認定此事,因畢竟本屆政府“政策定力”相對還是比較足的,而且目前也僅為個別官員發表言論,未見到正式文件。因此,昨日追漲的投資者后市還得留半分清醒,應提防后續或有不利消息。
退一步說,就算樓市政策確實放松了,那也不見得會支撐所有股票上漲,尤其是不支持新興產業個股。筆者相信,如果樓市又走回原路,那么“調結構”進程就會被遲滯。大家知道,一國經濟很難有多個“支柱產業”,所以只要樓市支柱產業的地位牢固,資源必會繼續錯配,這種情況下許多受累于高樓價的行業多半會靠邊站。
本周還剩一個交易日,到了下周,“兩會”進程應過半,相關炒作題材一般會趨于減少。如果過了下周,IPO勢必會被提上議事日程,屆時炒作難度進一步上升。昨日次新股再度瘋狂,反映了市場的短炒心態。市場放著大把的低市盈率、低市值老股不炒,非要去炒次新股,“撈一把就走”的心態明顯。
筆者認為對后市不宜過于樂觀,因昨日上漲的偶然因素太多,料機構投資者也極可能因突發消息而倉促行動。就技術面而言,股指形態雖然不錯,即拉出帶長下影的“反轉陽線”,但這根陽線不一定“真實”,一方面是因上述的意外消息促成,另一方面是因為成交量有欠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