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5 01:01: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資金到底緊張不緊張,看看國庫現金定存招標的價格就一目了然。
昨日(11月14日)財政部與央行進行的300億元人民幣3個月期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標,中標利率為6%。
受此消息影響,3月及3月以上期限品種的質押式回購利率均已超6%,其中3月期達到6.3969%。某期貨公司研究員分析認為,目前銀行間真實的資金狀況比公布的數據反映的更為緊張。
公開市場操作方面,周四(11月14日)央行再度暫停逆回購操作,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隨即全線上揚。對于上述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室的公告,300億定期存款起息日為2013年11月14日,到期日為2014年2月13日(遇節假日順延)。“現在招標的3個月期限資金可以跨年,年末正是銀行資金最緊的時候,所以現在未雨綢繆,”華東一家城商行交易員稱。
招標利率較近期大幅上漲
根據2013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九期)招投標結果顯示,本期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中標總量為300億元,中標利率達到6.00%,較最近一次的4.23%大幅跳升了1.77個百分點,并創出逾兩年高點,同時有500億元同期限存款到期。今年以來國庫現金定存中標利率最高為4.75%,而此次6%的中標利率,較之前有明顯的上升。
質押式回購利率也全線上揚,1天期品種加權平均利率飆升至4.2337%,7天期品種利率升至4.2888%。;14天期(R014)品種則達到4.6172%。值得注意的是,3個月及3個月以上期限品種的最新利率和加權平均利率均已超過6%。
招商銀行資金部交易員張曉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個月資金價格漲到6%以上主要是由此次國庫現金定存招標利率明顯提升所推動的。
某期貨公司研究員分析認為,此次招標利率比前一期 (9月12日)高出177個基點,但銀行間資金利率比當時卻僅高出20多個基點,說明銀行間目前真實的資金狀況比數據反映的更為緊張。
今年6月份銀行體系出現流動性緊張后,國庫現金定存招標一度成為輸送流動性、平抑市場資金緊張的一項重要工具。今年4、5、6月份的三期國庫現金定存的操作量均為400億元,從7月份開始,國庫現金定存操作量增加至500億元。而伴隨著三季度外匯流入形勢轉變,10月份國庫現金定存招標連續暫停,此次操作量縮至300億元。
據記者統計,今年4~9月,財政部、央行共開展了8期國庫現金定存操作,其中3個月期和6個月期品種各占一半。今年國庫現金招標已累計達到4000億元,包括3個月、6個月期限,僅11月份就將有14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張曉偉表示,主要是由于本期國庫現金定存期限3個月,屬于跨年、跨春節品種,各家銀行在資金上需求旺盛。而且跟往年比,今年資金狀況整體比較緊張,因此利率較前一期以及較往期都有明顯上漲。
公開市場操作考量市場反應
昨日,央行公開市場沒有進行任何操作,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隨即全線上揚。具體來看,隔夜Shibor漲85.20BP至4.1880%;7天品種漲55.80BP至4.1930%;14天品種漲12.60BP至4.4850%;1M品種漲7.40BP至5.3250%;3M品種漲0.07BP至4.6997%;6月品種漲0.02BP至4.2202%。
據記者觀察,近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多次出現變化,在上周四暫停14天逆回購操作后,本周一央行全額續作100億元到期三年期央票,一度強化市場對收緊的預期,但周二7天逆回購又意外現身。
統計顯示,本周二有240億元逆回購到期,到期的100億元央票被全額續做,加之央行開展9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因此,本周公開市場將實現資金凈回籠150億元。考慮到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和新操作量之間有200億元的差額,本周央行實際回籠資金350億元。
某股份行同業業務交易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市場對央行的逆回購操作節奏也應該要適應,央行是試探性地考量市場的反應和資金價格波動的范圍,總的來說,這也是公開市場操作的一部分。“逆回購很有可能再次啟動。”
央行周二(11月12日)開展7天逆回購,同時周四(11月14日)暫停14天逆回購,其效果是使得流動性投放更為短效,顯示出央行動用逆回購旨在熨平短期資金波動,引導市場預期。周二的7天逆回購也因為交易規模小、操作利率高,被市場認為是僅具有象征性的意義。
11月11日,央行發布《2013年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7.02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年初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目前的M2增長顯然超過了預定目標。
對于四季度,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博分析認為,信用供需較大可能將處于緊平衡狀態;第四季度銀行信貸計劃相對前三季度較低,新增信貸投放將略有放緩;預計年內貨幣政策仍保持穩健中性,利率和準備金率保持穩定的可能性較大,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將會頻繁使用,以調節短期市場流動性波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