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00:49:57
“把質量做好,我們依靠工友”。6月27日,在西安金域華府項目工地的現場,萬科副總裁周俊庭如是說。
作為國內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萬科目前的專業承包商超過3400家,每天都有約27萬名勞務工在萬科的工地上進行作業。
周俊庭向相關人員闡述了近期發生的一起事件。某建筑工地工人擅自將一張報紙作為填充物塞進被撞壞的外立面并進行粉刷。“這件事再次提醒我們,任何先進的工藝都需要‘人’去完成,房屋質量光靠工程師管理是不夠的,工人如果沒有把活干好的意識,那么工程的質量是很難保證的。” 周俊庭表示,“公司目前在全國的工程師有大約2040人,1個工程師要監督100多人,沒有辦法做到眼對眼。假如工人自身的責任感不強,建筑質量就難以得到保障。”
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建筑工人約4000萬人,約占全世界建筑業從業人數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行業勞動群體。在我國,建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比高達80%以上,他們在社會上長期得不到重視,缺少關愛,這些弊端難免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個人情緒表現出來,造成施工質量難以控制。
萬科采取一種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善待、尊重工人,保障他們的安全和改善工作環境,增強工人歸屬感并提升他們的自我意識。
這種對工友的關懷落實在非常細小的層面。比如在改善工作環境方面,近期萬科推出了兩項舉措,第一是在全國上千個工地安裝直飲水設備,并安排專員對其進行維護,定期更換活性炭,以確保每位工友喝上放心水、健康水。第二項舉措是將萬科物業管理引入工地現場,推行無臭洗手間,保證工地上的洗手間衛生、無臭味。計劃到今年10月份,萬科全國所有工地洗手間都做到干凈無異味。依筆者所見,在中國要做到這點實屬不易。在周俊庭看來,無論是讓工友們喝上衛生健康的水,還是讓工地洗手間變得衛生,看上去動作不大,但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善待工友不僅僅只是出于質量管理的考慮,更是萬科人文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一個家庭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工友們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是頂梁柱,萬一他遇到困難,那么他的家庭就會生活很艱難,工人的安全和生命必須得到保障。保護好他,就是保護好他的家庭。”
每個月,萬科在全國的400多位骨干工程師會通過57個視頻網點參加工程系統溝通會。會議開始前的第一項無一例外地是通報安全生產情況。如果遇到當月有安全事故發生,全場工程師都會默哀。通過各種潛移默化,安全生產的理念被牢牢地根植于每一個萬科工程師的心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