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周子勛:經濟疲軟之下宏觀政策何去何從

2013-06-14 01:59:58

◎周子勛

近日,5月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如果這種態勢延續,今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不可能回暖,很可能在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7%的背景下,進一步放緩至7.5%左右。

筆者以為,目前有幾個問題需要格外注意:一是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實質貢獻可能顯著減小。中國需要真正的出口,需要有創新、有產業升級的出口。二是5月外匯占款增量明顯減少暗示熱錢涌入放緩。中國未來幾年面臨的真正威脅不是資本的流入,而是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巨大的資本外流可能導致類似東南亞金融危機等風險,對此市場應提高警惕,未雨綢繆。三是PPI降幅擴大說明產能過剩問題仍舊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

中國經濟顯示出的疲軟態勢,將使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面臨考驗:是繼續維持偏緊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是適當放松?從決策層來看,當前經濟形勢還處于穩定增長的局面,經濟結構的自我調整還將緩慢進行。6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北主持召開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時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經濟增速仍處于較高合理區間,但經濟運行中錯綜復雜的因素也在增加。他強調,做好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要在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中有所作為,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激發市場活力。

事實上,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直到今年“兩會”之后,中國在宏觀政策上始終堅持 “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調,這種政策搭配基本上是為了適度對沖“4萬億”刺激政策的后遺癥,將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和結構調整置于最主要的政策目標。在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決策層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很不樂觀,判斷經濟有 “兩個動力不足”——“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但即使如此,中央也沒有改變宏觀政策的基調,提出了“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

為什么在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中央仍然堅持宏觀經濟政策“偏緊的穩定”呢?這是基于中央的一個基本思路: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頭了,經濟不轉型沒有出路,因此,只要能維持經濟增長在某個底線上,中國愿意接受暫時的經濟減速,而優先推動結構調整和方式轉型。根據歷史經驗和信息來分析,這一 “底線”增速是7.5%左右。從目前對5月中國經濟形勢的估計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向著“底線”逼近。這將使得中國的宏觀經濟決策面臨新的抉擇:宏觀政策這一次是不是應該放松了?

除了經濟減速,中國當前還面臨失業問題的新挑戰。今年中國提出的就業目標是: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的目標任務。今年高校畢業生近700萬人,再加上其他失業人員,幾乎可以肯定,今年中國將面臨空前的就業壓力。現在,市場擔憂的更多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失業問題主要存在大學生就業這種結構性領域。但這顯然不是刺激政策所能夠化解,更多要依靠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

從就業和物價形勢看,目前經濟增速仍在合理區間。鑒于目前增長比較低迷,通脹明顯低于預期目標,下半年信貸政策有略微松動的空間。而隨著去庫存化進程趨于尾聲、信貸條件保持寬松和人民幣升值速度放緩等因素推動,今年下半年經濟有望復蘇。不過,誠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紀志宏所言,要保持適宜的經濟增速,必須推進新一輪大規模改革,而當前的經濟增長環境為改革開啟了時間窗口。從微觀層面看,需要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繼續推動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能力提高。從宏觀層面看,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不卡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天堂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 亚洲欧洲国产1区二区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