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人口密集垃圾處理成難題 蘆山打響震后防疫戰

2013-04-25 01:05:55

不僅是突然增加的垃圾量,地震給垃圾場帶來的損毀也導致垃圾場尚不能正常進行垃圾處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曹晟源 杜冉樂 發自蘆山    

每經記者 曹晟源 杜冉樂 發自蘆山

昨日(4月24日),雖然“4·20”蘆山7.0級地震已經過去5天,余震次數在不斷減少,但災區群眾又要面臨新的考驗——大災之后防大疫。23日凌晨開始的細雨經過下午的短暫停歇后,在夜間變為瓢潑大雨,給震后的衛生防疫工作帶來嚴峻考驗。

隨著時間推移,運往蘆山縣城外何家灣垃圾場的垃圾也不斷增多,加之震區出現了大量流浪家畜和死傷牲畜,目前震區已進入預防疫情最關鍵的時期。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震區獲悉,一場針對蘆山縣內生活垃圾和病死牲畜可能帶來的疫情預防工作,由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重慶疾控中心)、蘆山縣農業局等相關單位及志愿者,緊張而有序地展開。

大雨降臨 考驗震后防疫工作/

一般來說,地震發生后,由于生態環境被破壞,水源可能受到垃圾、尸體以及化學藥品等污染;媒介生物習性發生改變,人與其接觸的機會增加,加上營養不足,人體抵抗力下降,災區群眾容易罹患疾病。

4月23日,蘆山縣下起了大雨,同時伴隨雷電。這是救援隊伍和災區群眾不愿看到的——大雨給救援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同時也給震后疫情防治工作帶來考驗。

昨日,國家(重慶)緊急醫學救援隊、重慶疾控中心的醫護人員,在蘆山縣人民醫院、體育場附近的災區群眾安置點進行防疫工作巡查,由于23日的大雨,他們對安置點的巡查更加謹慎和敏感。

“昨天(指23日)下了雨,晝夜溫差很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也容易發生。”重慶應急中心應急辦主任孫軍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民醫院、體育場附近群眾安置點的衛生防疫壓力不小,大概有六七千人在這片安置點。”

事實上,大雨過后,由于天氣變化等原因,安置點中部分群眾的腹瀉病例也較前幾天多了些。

記者了解到,震后第二天(4月21日),四川省水文局(四川水環境檢測中心)也及時趕赴災區,對蘆山縣的飲用水源進行密切跟蹤。大雨也使得他們對蘆山縣飲用水源的衛生情況更加密切關注。

“我們每天都會對蘆山的飲用水源情況進行檢測,目前來看,包括蘆山河和西川河等水源地未受到污染。”四川省水文局的工程師張松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過在對水源檢測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用水管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毀,我們也和縣水務局進行了溝通,水務局方面也在積極進行搶修維護。”

問題棘手 缺水、廁所數量不夠/

常規巡查僅是孫軍和他的團隊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進入災后防疫階段,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進行疾病的控制、宣傳教育。

孫軍介紹,目前在災區的安置點中,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是比較容易發生的,晝夜溫差大,容易導致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

此外,群眾安置點的環境衛生相對較差:一方面是災民垃圾處理問題,記者在蘆山縣街頭發現,雖然市政部門在救援的同時也開始加大對垃圾的處理,但是還能看見零星小堆的室外垃圾;另一方面是災區群眾上廁所難題。

在災區上廁所成了難事。因為缺水,不少公共廁所目前已經不能繼續使用,露天解決成為了很多人的無奈選擇。孫軍坦言,如果處理不好,也將會引起腸道傳染病爆發、流行。

目前,重慶疾控中心主要針對上述呼吸道、腸道疾病做預防控制的具體措施:一是對環境衛生進行消毒和殺蟲;二是對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宣傳衛生知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三是在安置點開展疾病、癥狀監測。

重慶疾控中心只是震后疫情防治的一角。記者獲悉,截至4月24日9時,災后衛生防疫工作加快進行,各級各類衛生防疫隊伍39支、704人、車輛73輛在災區開展衛生防疫工作,衛生防疫覆蓋了全市各受災鄉鎮,累計消殺面積48.64萬平方米,當日新增消殺面積18.8萬平方米,應急狂犬疫苗接種59人,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人。

與此同時,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也在震后指導災區開展災后衛生防疫工作。

雖然展開了各種防疫活動,但是在孫軍看來,安置點居民的飲用水、生活用品及臨時廁所,仍然是目前疾病防疫上比較棘手的問題,呼吁政府或是社會力量能夠在這些方面提供一些幫助。

垃圾驟增 何家灣無法及時填埋/

災區疫情的風險不僅來自安置點,蘆山縣城外的何家灣垃圾場成為目前疫情控制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地方。從蘆山縣城驅車前往寶興縣,駛離縣城大約5公里,就能在路邊聞到一陣陣刺鼻的臭味,飛舞的蚊蠅數量也遠遠超過其他地方。循味而去,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個大型的垃圾場。一輛剛剛將垃圾送到此處的垃圾車正緩緩駛離垃圾場,和成堆的垃圾比起來,這輛垃圾車顯得很微小。

早在昨日上午,承擔蘆山縣垃圾場消毒任務的重慶疾控中心的消毒車已經對何家灣垃圾場進行過消毒處理。記者也在路邊看到一堆堆死蚊蠅,但是仍有不少蚊蠅在記者身邊飛舞。

“這已經是經過我們消過毒的情況了。”在談起蚊蠅過多的情況時,重慶疾控中心人士表示,“上午我們一輛消毒車開進垃圾場內部進行消毒的時候,說得夸張點蒼蠅都快布滿整個消毒的車體。”

暴露在室外的成堆垃圾,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接下來滋生蚊蠅和疫情的風險也將增大。但是對于何家灣垃圾場的窘境,垃圾場的負責人也顯得十分無奈。

“現在垃圾場已經超過處理能力了!”何家灣垃圾場的何(音)姓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此前這個垃圾場的日均垃圾處理量大概在60噸~70噸,地震后,日均處理的垃圾驟然提升到200噸~300噸。”

實際上,不僅是突然增加的垃圾量,地震給垃圾場帶來的損毀也導致垃圾場尚不能正常進行垃圾處理。

一位來勘察何家灣垃圾場震后受損情況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房屋和設施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而且因為地震停電相關處理垃圾的設備也不能正常運轉,這些因素都導致目前垃圾堆積如山。”

“目前,因為過多的垃圾滋生蚊蠅,手工無法消殺,只有依靠消殺車來進行。雖然壓力大、任務相當重,但還在控制范圍內。”上述重慶疾控中心人士表示,“還是應該盡早恢復何家灣垃圾場的處理能力,不過這顯然不能一蹴而就。”

如果政府方面現在進行垃圾的填埋清理工作,那么就意味著垃圾場的垃圾集中工作就必須停止,垃圾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集中,造成的影響將更大。所以為及時接收垃圾,只能停止填埋工作,讓垃圾源源不斷地集中進垃圾場。

重慶疾控中心消毒與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長季恒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原本對垃圾是進行填埋的,定期填埋的何家灣垃圾場因為短時間來得太多,不能及時填埋,就暴露在外,于是滋生蚊蟲,這成為衛生防疫中的一個大問題。

談到上述問題,何(音)姓負責人也顯得非常無奈,“目前,縣里已經就該情況進行了商討,但是現在并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希望各兄弟單位能夠伸出援手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行動現場

防疫進行時:埋死豬須拍照 每頭補貼80元

根據以往的疫情報告,地震災區大多屬于狂犬病高發地區。目前,蘆山、寶興等地陸續發生了動物傷人的事件。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位于蘆山縣龍門鄉的某野戰醫院,近兩天已經接收了超過10例被狗咬傷的病人。

同時,蘆山縣城人口密集,救災中留下的垃圾成堆,又缺少廁所等設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在蘆陽二小校園的墻角下,滿眼盡是人排泄的糞便和隨手丟棄的衛生紙。相關防疫人員表示,這種人口既密集,又有很多垃圾和糞便的地方,最容易滋生蚊子、蒼蠅。

面對這一現狀,相關部門、志愿者多管齊下,對可能出現疫情的源頭提前進行處置,力求不出現疫情。

消毒:做飯、垃圾密集區是重點

4月24日上午9點整,天氣放晴。在蘆山縣農業局門口,早已集中了待命出發消毒防疫的三支小分隊,還有來自成都 “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的志愿者組織等。

戴著藍色口罩、肩扛冷藏包的蘆山縣農業局干部劉金淮,正為前來參加災區消毒防疫的志愿者們講解相關防疫知識并分發消毒藥品,他是上述三支小分隊其中一支的分隊長。看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近,劉金淮沒來得及招呼,就急匆匆地出發前往目的地。

站在劉金淮旁邊的是蘆山縣蘆陽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馬姓站長,他肩扛一臺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正在調試噴霧是否暢通。馬站長說,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居民消毒、打狂犬疫苗等。

片刻后,劉金淮分給記者一個口罩,便率領著10人組成的小分隊出發了。在路上,劉金淮說,這些消毒藥品都是剛從外地調運過來的,他們這幾天都在學習相關的消毒和藥品使用等知識。

據悉,農業部目前已協調向地震災區緊急調運了第一批應急物資,包括消毒藥30噸、防疫帳篷80頂、消毒噴霧器500臺、防護服500套、睡袋150套、冰柜50臺和狂犬病疫苗15萬份。

到了體育館附近,記者看到帳篷林立,不少受災群眾坐在帳篷入口,不時有小狗竄來竄去。馬站長走在前面,手持噴霧器桿并扭動著開關,他強調說,特別是做飯、堆放垃圾的密集區,要加大消毒的力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他攜帶的消毒藥水是月芐三甲氯氨溶液,專門用于畜禽舍消毒、養殖設備與器具消毒、疫病爆發消毒、口蹄疫消毒與細小病毒、鏈球菌消毒。

在添加消毒溶液的過程中,馬站長不小心將溶液灑了出來,并且浸濕了他的外套和脊背。這樣是否會對人身產生危害呢?馬站長說,短時間內對人體并無大礙,如果藥物在人體表面殘留時間過長或會因人體出汗而深入人體組織,這可能會對人體有一定程度的損害。

“每次消毒完畢,都要更換衣服。”馬站長叮囑說。

防疫:寵物注射進口狂犬疫苗

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理事長陳運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們帶來的狂犬病疫苗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成本很高,希望能為災區出一份力,消除狂犬病隱患。

據悉,成都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民間動物保護組織,目前已經收養的狗與貓多達4000只。

在體育館附近的一處空地上,陳運蓮召集志愿者分組去周邊尋找養有小狗的家庭,并告訴他們帶狗來打免費的狂犬疫苗。

看到一名來自蘆山某小學的志愿者正在追趕一條小狗,陳運蓮趕快喊住他,“追是追不上的,要找主人把小狗抱過來打針”。

不一會兒,一個20歲的小伙子抱著一條小黃狗趕來打預防針。注射完后,陳運蓮叮囑,在打完狂犬疫苗之后的10天之內,切忌給小狗洗澡,不然可能會出現異常。

來自武警四川救援隊的一條名叫“雷豹”的搜救犬,也接受了狂犬病預防。武警四川救援隊的一名吳姓排長告訴記者,“雷豹”今年已經6歲了,在4月20日晚上還搜到了一名遇難者。

看著戰功卓著但已疲憊不堪的“雷豹”,陳運蓮擔憂它退役后的去處問題,還專門索要了武警四川救援隊一名飼養員的電話,希望“雷豹”退役之后能來到救助中心。

補貼:掩埋死豬每頭補償80元

為防疫情,蘆山縣農業局已準備了20噸消毒藥水和一批器材,目前已有獸醫防疫員45人。

蘆山縣農業局局長陳國強憂心忡忡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地震之后,農民的房屋和養殖設施垮塌,畜禽處于無人飼養的狀態,一旦這些畜禽死亡,很有可能引發疫情。

蘆山縣農業局的信息提及,大地震對于圈養的牲畜破壞特別嚴重,絕大多數都是被砸死、砸傷或者營養不良等造成的。

“到目前為止,派出去的人員已查到有4頭病死豬。”蘆山縣農業局分管畜牧養殖業的副局長陳建夏透露,蘆山現有約3萬個養殖農戶,養殖量為12萬左右。

陳建夏告訴記者,他們農業局的工作人員自地震發生以來已經去容易到達的農戶全面進行排查,目前已建立了縣、鄉兩級防疫體系,并逐步恢復“冷鏈”體系。下一步,將派出獸醫診斷師,深入鄉鎮及其村莊等,檢測家禽牲畜有無病情,以防止可能的疫情出現。此外,還要增加鄉鎮一級的防疫器材,比如冰箱、冰柜等。

在距蘆山縣農業局不遠處的一個村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一些村民正在掩埋被砸死的死豬,掩埋后還進行了拍照。

一個吳姓村民告訴記者,“農業局之前對處理死豬是有嚴格要求的,如果不這樣處理,到處亂扔,一旦被查到或者被舉報的話,都是要罰款的”。陳建夏表示,如果按要求去做,每一頭死豬將給予80元,這是作為誤工費來補償的。

(本報實習生閆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首页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 欧美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