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01:01:41
每經編輯 梅俊彥 每經記者 胡俊華發自深圳、上海
梅俊彥 每經記者 胡俊華發自深圳、上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南地區一家城商行人士處了解到,該行今年的目標是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并且資本金要超過50億元。
上述人士表示,該目標實質上是銀監會正在沿用的城商行設立異地省級分行的諸多指標中的兩項,其他較為重要的還有該行必須連續3年被銀監會認定為綜合評級二級行。
雖然目前城商行異地分行設立仍難言開閘,但在接受采訪的多家城商行卻對追求跨區域經營仍有強烈訴求。
東部地區的一家城商行高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按照這標準也不管用,報上去了也沒批。接下來肯定會出臺新標準,目前的這個標準沒有作廢,但是也沒再執行。”
記者昨日致電銀監會和深圳銀監局相關部門核實,并未獲得回復,不過銀監會相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還不知道監管標準是不是這樣子的,但是肯定會有這么一些條件。”
被抑制的擴張沖動
銀監會曾在2006年2月份公布《城市商業銀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該辦法定下了城商行在省內設立異地分行必須達到的指標。不過跨省設立分行并沒有公布明確的管理辦法。
“很多城商行都沒有抓住2009年至2010年的黃金機遇期,只要評級夠,申請設立異地分行都能批下來。我們兩年不到的時間就批了幾家,有很多保守的城商行都沒有申請,真是可惜啊。”南方地區一家城商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廣東地區另外一家城商行行長在去年也曾對媒體表示,該行去年的工作重點是“廣東積極擴展,全國合縱連橫”,計劃從今年開始積極申請在廣東省外開設分行,物理網點的擴張將是該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強烈的訴求。
另外,東部一家城商行,在更名上市以后開始進行異地擴張,2008年至2010年,分別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設立了多家分行。截至2011年末,該行總資產近3000億元。
不過,高層對城商行的異地擴張頗有微詞。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2011年兩會期間就對城商行 “總想跨區域擴張”提出了意見,認為有“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的傾向。監管層相關人士也于去年多次表示,鼓勵商業銀行發展成為社區銀行,服務中小企業。
在此背景下,上述東部地區城商行的擴張之路也戛然而止。“規模發展不一定是城商行唯一的發展道路,可以選擇多樣化的發展道路,比如說選擇重點產品去發展。規模發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一位城商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不過也有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很多企業都有擴大規模的欲望,如果永遠都做不大,他們會很難受。一些銀行會認為,有擴張的條件卻沒有政策支持,是束縛了他們發展。”
形同虛設的指標
“3個硬指標,總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資本金超過50億元,并且連續3年獲得二級行評級,少一條都不行。”上述南部地區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他覺得這3項設立省級異地分行的指標比較嚴厲。
上述東部地區城商行人士指出,其中“二級行評級”的要求較為苛刻。“我印象中按照原來老的標準可能都不超過10家二級行”,該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記者并未從銀監會相關人士處得到二級行具體的數量,但上述東部地區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銀監會會考察銀行的資產質量、流動性、管理和盈利能力等各項要素來計算出一個綜合評分,處于75~90分的就是二級行。
“看你是大行還是小行,如果是綜合評級二級的話,就是城商行里面最好的了。”銀監會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同時,該人士指出:“說實話,城商行要跨境經營的話,資本或者管理等很多方面還是有很大空間的。銀監會是從風險的角度來衡量這個東西,會有一定制度的,包括管理、經營等能力達到一定標準才行。如果沒有這個實力,開完分行之后,出現了風險,還不如等達標之后才這么干。”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城商行達到了上述3項指標,也不能獲批設立異地省級分行。一位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這個標準并沒有作廢,但是也沒有在嚴格執行,設立異地分行的需求報上去了也不能獲批。
此外,東部一家城商行的高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估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有可能會推出一些新的跨省設立分行的管理辦法。“據說在推進,但是進度怎么樣,仍沒有消息。”南方地區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等待監管層“放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