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5-11 13:56:17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建設,上汽已投資20億元,而今后5年還將繼續投資60億元
■本報見習記者 岳 偉
“‘十二五’期間,上汽將在自主領域將再投入222億元,累積投資已高達450億元,打造完成7大平臺,完成十幾款新車的投放。”上汽集團(600104)執行副總裁陳志鑫日前在北京車展上如此表述上汽自主五年規劃。
而且,受國家相關政策影響,在“十二五”期間,中高端公商務車及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投資重點。
不過,對于正處于各項積累階段的自主品牌,技術研發能力仍是近期投入的重點,尤其在中高端車型及新能源汽車,這點從此次北京車展就能初見端倪。對此上汽也不例外,陳志鑫介紹,研發將作為“十二五”積累的重點基礎項目。
復興“老品牌”搶占公務車市場
《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下稱“目錄”)的公布,使得一般公務用車和一般執法執勤車只能從自主品牌中進行選擇。
這無疑給予自主品牌一針“強心劑”,更有專家表示,《目錄》雖指一般性公務車,但政府采購趨向自主品牌已很明顯,不排除高端領導用車也采購自主品牌的可能。
這給了自主陣營“老品牌”復興一個機會,一汽復興“紅旗”,北汽打造“北京”,上汽同樣正重振“上海”,而且已有3款型號的“上海”牌轎車已被列入工信部新車公告。
不過在上汽看來,復興“老品牌”不能一步登天,中間必須經歷價值積累。上汽在此次車展期間推出的榮威950就已開始做了嘗試。
上汽相關人員介紹,榮威950的推出競爭對手直指奧迪,目標瞄準政府高端領導用車。有消息稱,新的公務車配備標準規定,部級和副部級領導用車為38萬元、2.5升以下和28萬元、2.0升以下,榮威950完全符合領導用車標準。
同樣,受政策影響的還有新能源汽車。在《節能與新能源產業規劃》被通過后,多數自主企業已明確混動先行,積累純電動車思路。
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蔣峻對《證券日報》介紹,上汽在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都有巨大投入。此外,在電力、電機、電驅這些核心零部件方面,也有著自己的研發計劃。
據悉,自去年上汽推出了榮威新750Hybrid混合動力轎車后,今年底榮威E50純電動汽車也將投入量產并推向市場。此外,上汽還計劃量產一款技術與豐田普瑞斯同水平的榮威550Plug-in插電式強混汽車。
大手筆投入新能源汽車研發
面對集中到來的高端車型與新能源汽車熱潮,技術研發基礎成為自主品牌向上的關鍵。據陳志鑫介紹,在上汽自主的450億元投資中,有44億元將被用于上汽技術中心建設,目前已經投入了13個億。
這個技術中心占地50萬平方米,涵蓋了所有整車開發需要的設備,計劃在2013年底基本建設完成。
但這只是整個上汽技術研發機構的一部分。據了解,整個上海汽車技術中心一共有三個地點,分別是上海安亭技術中心、南京技術中心和位于英國伯明翰的技術中心。上海汽車技術中心三地進行專業分工合作,項目管理全部串聯在一起。
在高端車的研發投入上,上汽也是毫不吝嗇。據了解,在榮威950身上,上汽共投入了高達18億元的研發費用,這在國內自主車型的研發歷史上是相當少有的。
而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建設,上汽已投資20億元,而今后5年還將繼續投資60億元。
同時為保證新能源投入的持續性,上汽甚至在做資本積累。去年上海汽車集團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揭牌開業,首期注冊資本5億元。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投資和管理,其他股權投資等。
但上汽總裁陳虹表示,該公司將更多資金扶持汽車新興行業和產業,主要投資新能源汽車有關零部件企業。這將為上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積累更多的資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