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1 01:41: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新江
每經記者 李新江
一季度末,市場復蘇的腳步戛然而止,這或將對基金二季度的操作思路產生不小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募基金行業頗為一致的觀點是,二季度期間市場將維持震蕩行情,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國投瑞銀預計,二季度指數的漲幅將是溫和的,頻繁震蕩仍是主基調,當前大盤藍籌估值處于歷史低位,考慮到新股制度改革以及上市公司分紅帶來的投資風格轉變,小盤股相對溢價后續或仍有收窄的壓力,在此期間,大盤藍籌作為投資安全港的作用更加顯著。
泰達宏利基金經理焦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交易量來看,年初2132點相對低點時滬市成交量僅為500億元上下,而反彈期間階段頂部時達到約1700億元,近期下行調整又縮回800億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場相對低點階段恐懼蔓延,在反彈進入高位時又逢高追進,追漲殺跌特征明顯。
博時第三產業基金經理劉彥春指出,股價持續上升最終還是要依靠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以及業績持續增長,但現階段企業經營仍然看不到向好跡象,甚至正常的季節性改善都不顯著。
劉彥春表示,貸款持續低于預期和貸款結構變化均反映出實體的虛弱,如果沒有類似以往的政府投資介入,經濟仍將處于內生性下滑通道。劉彥春預計,未來基建投資會有恢復性增長,但投資的低回報率以及地方政府、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會限制新一輪的政府投資力度,經濟重復以往的V型反轉可能性不大。
大成新銳產業股票基金經理劉安田持相類似的觀點,目前市場調整與經濟持續低迷密切相關,短期市場走勢不樂觀,制造業投資低迷以及房地產趕工期進入尾聲都將制約二季度的經濟增長表現,中長期來看,隨著針對性的刺激經濟政策漸漸出臺,可能會對下半年的經濟起到正面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