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2 01:25:09
有人說,中國經濟已經軟著陸。中國經濟還沒有著陸呢,房地產與債務都懸在空中,何來硬著陸與軟著陸?
每經編輯 葉檀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將于1月12日公布的2011年12月經濟數據,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較為虛幻的樂觀感受。
GDP上升而通脹下降,證明經濟肌體非常健康。初步預測,2011年12月GDP增速8.8%,CPI增速4.2%,這是一個無比美妙的數據,是在貨幣緊縮、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并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還在12月大幅反彈,證明大型制造企業回暖。此外,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顯示投資者信心有短期企穩跡象。
上述數據與筆者觀察到的實業界的普遍悲觀形成鮮明反差,似乎經濟數據不理實業界的悲鳴而一騎絕塵。
中國經濟有遠憂,有近慮,有機會,有陷阱。
明確的近慮是出口趨勢下行。2011年,中國貿易順差降至自2005年以來的最低點1551.4億美元,比上年凈減少263.7億美元,收窄14.5%;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3.1%下降至2011年的2.3%左右,將來還會進一步下降到2%以內。此前數年,中國經濟處于出口紅利期,2007年和2008年,貿易順差曾分別達到歷史高位的2618億美元和2981億美元,是入世之前的十倍左右。現在,出口高增長的紅利消失了,而且一去不復返。
出口下行,得靠投資與消費拉動GDP。鑒于地方政府與各部門的大投資家身份,投資增速處于可控范圍之內。預計2011年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3.8%,單月投資同比增長19%。雖然投資增速下滑,但在緊縮的背景下保持如此增速已屬不易。關鍵問題是,投資效率下降、成本提升,用于基本建設、用于保障的投資量越來越大,證明日后投資者的負債越來越高。
債務風險將是今后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掣肘。為了消除負債,央行實行負利率以儲戶的隱形虧損補貼投資者,但銀行等金融機構卻通過實際利率的提升從中獲益,最終債務依然高企,成本并未下降,投資效率難以提升。
預計2011年12月消費增速同比增長為16.7%,同比回落。但中國消費并不悲觀,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消費大幅上升,2011年12月中國非
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0%,比11月上升6.3個百分點。受季節性需求拉動,以零售業和餐飲業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表現強勁,成為拉動當月指數上升的主要動力,而物流業相對活躍也推動指數上漲。
中國消費增長有強勁動力,但政府消費有可能替代居民消費,高收入階層的奢侈消費有可能替代中等收入人群的改良型消費。2011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但我們無法得知政府消費所占的比例。如果政府消費占比過高,正如“三公”消費中汽車消費占比越大,那么中國的居民消費所占權重就越低。
由于中國貧富差距較大,高收入人群的奢侈性消費面向全球,成為奢侈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國家,這對于中國產業升級換代不利。中國的財富集聚程度,與中國產業的升級換代水平是脫節的,中國高收入人群追求的是與日美富豪相同的奢侈品,低收入的農村過的是“非洲生活”,中西部農民自給自足,幾乎可以不必參與交易與消費。
未來數年,中國GDP增速將下降,“十二五”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速達到7%即達到目標,GDP的質量越來越關鍵,創造同樣的GDP耗費了多少資源與資金,應該成為重點考察的目標。而CPI的短暫下行不可持續,無論是從原油價格的走勢,還是從食品、電價與勞動力價格看,未來中國的CPI都會維持相對較高的水準。以5%的CPI維持8%的經濟增速,消耗全球40%以上的資源維持10%的全球GDP份額,以全球最大的貨幣發行量創造GDP,無論如何不能讓人滿意。
有人說,中國經濟已經軟著陸。中國經濟還沒有著陸呢,房地產與債務都懸在空中,何來硬著陸與軟著陸?因此,這5年才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5年。
相對明確的是,未來CPI將維持在4%以上的相對高位,投資將保持穩定的增速,消費會增加,債務會越來越多,沿海出口型中小企業將進入倒閉高峰。
結構性調整的效果如何,GDP的質量能否上升?取決于政府是否有決心推行市場化改革,打破壟斷,建立公平的市場秩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