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股市大挫 因信貸資金入市通道被堵?
2010-07-04 22:08:32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專家)
最近的股市下跌讓很多投資者很受傷,不僅散戶沒有來得及撤退,基金投資者同樣被重倉套牢,這說明投資者對股市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新變化缺乏準備。是什么新因素導致投資者無所適從?筆者認為是資金,更準確地說是銀行信貸管理的新規定,導致了股市資金面的緊張。
應該說,從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國內適度寬松的信貸政策宣告結束,這是導致2009年8月份股市出現大跌的最主要原因。市場在貪婪的心理作用下總是存在牛市的預期的,因此,2009年8月份下跌之后,股指很快回到了3000點以上。但是,有經驗的投資者發現,自2009年12月份開始,股市的交易量日漸減少,滬市月交易量從2009年11月份的39000億元,逐漸下降到2010年6月份的13000億元,讓不少投資者感到了陣陣寒意。從股指運行的軌跡看,從2009年8月份之后,盡管出現了幾次反彈,但每一次反彈的高度都比前一次要低,股指K線圖上出現了標準的大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在2010年4月中旬選擇了向下突破。在資金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股市不可能向上突破。
除了信貸總規模收緊之外,導致股市資金逐漸減少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信貸管理制度出現了重大變化。2009年底開始,中國銀監會開始著手實施一系列新的銀行信貸管理辦法,即 “三個指引,一個細則”,其目標和效果是切斷信貸資金與股市之間的通道。當新的信貸資金不能入市,必然導致已經進入股市的信貸資金逐漸從股市中撤出,股市出現流動性下降。就在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的通道被切斷之后,新股發行的速度并沒有減緩,每天還需要應對大量的限售股的解禁,大小非不斷從市場套現,最終使A股市場步入了熊市。
究竟有多少信貸資金進入了股市?很難說得清楚,但研究表明,信貸的增長與股票價格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如今,信貸與股市之間的渠道被堵上了,這是投資面臨的新問題。但多數股市投資者對銀行業務及銀行信貸制度的變化不感興趣或不了解,以至于被股市所誤傷。
既然股市的下跌是信貸新規導致的,那么該制度會不會因為股市的下跌而修改呢?筆者認為,信貸新規導致了股市下跌的事實表明以前的確有信貸資金進入了股市,這正好說明了信貸新規是有的放矢的。決策層之所以要實施該制度,最主要的擔憂是資產價格的波動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表明,所有的資產泡沫最后都導致了商業銀行的危機。因此,我國政府要下決心切斷這二者之間的聯系,以求商業銀行的健康運行。所以,信貸新規不會因為股市的下跌而廢止。
既然如此,股市就要在不斷下跌中尋找底部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