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6 02:22:54
這個上半年,主角特別多——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歐債危機、缺錢的銀行、低迷的樓市……它們主宰了所有情節和橋段,投資者直看得眼花繚亂,昏昏然跟著大盤走下坡路,一連摔了好幾個跟頭,頭破血流。
每經記者 孫進
股市,故事。
A股的故事講了20年,所有投資者依然聽得津津有味。即便是最會講武俠故事的金庸,再加上最會講明星故事的宋祖德,也只能甘拜下風。因為A股的主角太多,情節太多,智慧太多,陰謀也太多,非一人一筆一紙能言盡。
故事講到2010,主角又發生諸多變動。這個上半年,主角特別多——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歐債危機、缺錢的銀行、低迷的樓市……它們主宰了所有情節和橋段,投資者直看得眼花繚亂,昏昏然跟著大盤走下坡路,一連摔了好幾個跟頭,頭破血流。
這樣的故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少數人正確。因此,“跟風”的結果往往是失敗,甚至“跟瘋”。
這個時候,細致的觀察、冷靜的思考、專業的判斷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正是《每日經濟新聞》一貫秉承的風格。半年來,即便各種突發因素頻發,即便市場撲朔迷離,《每日經濟新聞》依然把出了市場主脈,給讀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投資參考。當然,也有過短期的判斷偏差,這一點亦無需掩蓋。但是,瑕不掩瑜。
具體來說,上半年《每日經濟新聞》對市場的判斷,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年初的堅定看空。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旗幟鮮明地提出“冬意漸濃”,告訴讀者已步入股市深冬。春節前的2月6日,我們在新春特刊封面喊出“風雪迎虎年”。事實證明,上半年的A股既有“狂風”,也有“暴雪”。
第二個階段,是4月初短暫的看多。突如其來的樓市調控政策打亂了股市的節奏,也擾亂了我們的判斷,好在我們很快進行了修正。
第三個階段,是4月底5月初以來的繼續看空。5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對端午行情進行了分析,提出“救市聲音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救市”;5月29日,我們對6月行情進行了預判,提出“糾結的基本面下,有一個糾結的市場”;6月5日,我們對A股進行了技術分析,結論是“半年線下穿年線形成死亡交叉,A股欲振乏力或再下探”;6月19日,在世界杯開賽后,我們提出“看股還是看球?這并不是一個問題”,指出還是看球好,因為A股困局難改,資金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下半年,《每日經濟新聞》對大勢又有哪些判斷?從本期半年特刊中,你或許能找到答案。我們也建議你持續關注本報,在關注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新的斬獲。
2010年年初
第一個階段,是年初的堅定看空。
1月9日,《證券周刊》旗幟鮮明地提出“冬意漸濃”,告訴讀者已步入股市的深冬。春節前夕的2月6日,我們在新春特刊封面喊出 “風雪迎虎年”。事實證明,上半年的A股既有“狂風”,也有“暴雪”。
2010年4月初
第二個階段,是4月初短暫的看多。
百密難免一疏,突如其來的樓市調控政策打亂了股市的步點,也擾亂了我們的判斷。但是,我們很快進行了修正。
2010年4月底5月初后
第三個階段,是4月底5月初以來的繼續看空。
5月29日,《證券周刊》對6月行情進行了預判,提出“糾結的基本面下,有一個糾結的市場”;6月19日,在世界杯開賽后,《證券周刊》提出“看股還是看球?這并不是一個問題”,指出還是看球好,因為A股困局難改,資金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