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1-15 20:32:58
每經記者 湯白露 發自北京
“關于搶購通鋼,首鋼已經快速出手,接下來的關鍵在于鞍鋼如何出牌。”1月15日,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賈良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1月11日業界傳出消息,首鋼集團在2010年元旦前夕與吉林省國資委草簽協議,將斥資20億元重組通鋼,并獲得控股權。
記者試圖求證,賈良群表示,“首鋼并沒有公開發布控股通鋼的消息,只能繼續等待進一步確認。”他認為,留給鞍鋼的時間已經不多,如果鞍鋼不迅速以更優惠的價格采取并購行動,那么,首鋼將搶先入主通鋼。
“首鋼的出價還算不錯,對員工的考慮比較多,更讓人佩服的是首鋼的戰略眼光,而鞍鋼多年來一直猶豫不決,讓人懷疑其決策能力。”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首鋼涉嫌“拉郎配”?
關于首鋼與鞍鋼競購通鋼,業界流傳著多種版本。一種觀點認為,鞍鋼非常有誠意,而首鋼僅僅是“被邀請”。
但是,另一種更加激烈的觀點認為,首鋼的并購策略是速戰速決,快速“搶親”;反倒是鞍鋼雖然啟動了4次談判,都因出價太低不能讓吉林省國資委滿意。
“我個人更傾向第二種觀點,業界在元旦前夕看到了首鋼的談判決心。”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說。
據馬中普介紹,通鋼的重組迫在眉睫,在此之前,吉林省國資委已經為拉攏鞍鋼重組通鋼消耗了幾年時間。“最早在2005年雙方就開始談判,后來鞍鋼因為重組本溪鋼鐵與攀鋼,從而把通鋼的事情一拖再拖。”馬中普說,“現在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么,導致鞍鋼猶豫不決的關鍵問題在哪些方面?據馬中普介紹,關鍵在于產能擴張的分歧上。
根據發改委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通鋼如果達不到千萬噸規模,很可能被并入其他省的鋼鐵集團,吉林因此將失去主動權。目前而言,通鋼的年產能約600萬噸,當地市政府一再強調,通鋼必須把年產能擴張到1200萬噸。
這一目標正好符合首鋼的未來戰略,首鋼搬遷進入河北曹妃甸之后,一直在尋找擴大生產規模的機會。一旦首鋼并購通鋼,將把通鋼打造為新的鋼鐵生產基地。
另據鋼鐵行業一位研究人士透露,鞍鋼最新一次在2009年提出的談判條件是:若鞍鋼重組通鋼,通鋼必須放棄1000萬噸產能的發展目標;第二,吉林省國資委把持有的通鋼資產采用無償劃撥的方式,轉讓給鞍鋼。
“這表明,鞍鋼的整合方案與當地市政府的規劃相抵觸,因為當地市政府希望通過推動通鋼擴張產能,從而提高GDP與財政收入,甚至是就業機會。”上述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指出。
實際上鞍鋼的另一大隱憂在于,通鋼由于遭遇金融危機,其虧損窟窿日漸擴大。
據吉林省國資委摸底顯示,2008年通鋼287億元資產中,負債率從一年前的70%已升到90%,資產被抵押殆盡。最高時,月虧損曾接近5億元。2009年1月,通鋼虧損3.2億元,2月虧損2.8億元,3月為2.6億元。到2009年6月,虧損赤字已達11億元。
原本一直被業界看好的鞍鋼,為何突如其來遭遇首鋼如此強大的競購壓力?是不是涉嫌“拉郎配”?
針對這一問題,馬中普表示,“我個人認為,這不是拉郎配。”其理由在于兩方面,其一,首鋼之所以耗巨資重組通鋼,其戰略眼光在于未來的東北亞市場一體化;其二,首鋼搬遷后遭遇到了較大的擴張阻力,其產能瓶頸需要通過進軍其他區域市場化解。
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賈良群則認為,“拉郎配”的問題很難說清楚,關鍵在于鞍鋼必須快速出牌,否則重組機會將無法挽回。
建議“鞍鋼好好反思”在重組通鋼方面,鞍鋼的態度模糊不清,一度遭遇業界強烈質疑。
“在首鋼快速搶親之后,鞍鋼應該好好反思,為什么該出手時不出手?”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認為,在首鋼正式簽約之前,鞍鋼目前還有一線機會。
那么,鞍鋼是否能把握好這最后一線機會?“接下來的關鍵在于,鞍鋼如何出牌。如果鞍鋼下定決心拿下通鋼,在雙方談判的條件滿足之后,當地政府部門應該支持。”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賈良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早在2005年,吉林省國資委與鞍鋼接觸,希望鞍鋼重組通鋼。當時,鞍鋼為收購通鋼開出的價格是12億元。
鞍鋼內部的調研報告認為,從通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區域市場需求分析,對通鋼進行適當的改制和重組后,應該是不錯的公司。同時,由于鞍鋼與通鋼同屬于東北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因而鞍鋼與通鋼進行重組被業界一致看好。
遺憾的是,鞍鋼耗時四年與通鋼啟動了4次談判,一直沒有談妥。期間,鞍鋼先后與本溪鋼鐵、攀鋼進行重組。
“特別是重組本溪鋼鐵,鞍鋼也是一直猶豫不決,至今沒有拿出具體的重組措施與方案,這讓人懷疑鞍鋼的決策能力。”一位鋼鐵業研究人士指出。
1月14日,遼寧當地媒體消息稱,鞍鋼和本溪鋼鐵的重組處于“暫停狀態”,這兩家鋼廠的重組大戲上演四年多后很可能黯然謝幕。
在四年多時間內,有多個整合方案被透露,包括人事調整、人員安置和稅收分配等方面,但最終都沒有執行。隨著兩家企業即將完成整體上市,重組的方向越走越遠。
據有關人士介紹,鞍鋼作為央企,不愿意付出更多的重組成本,因為畢竟不是全面收購。正因為類似前車之鑒,鞍鋼重組本鋼的陰影正在加大通鋼的擔憂。
“在多家涉及重組通鋼的投資者中,鞍鋼和首鋼的機會最大,至于最后定哪家要看對方開出的條件。”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