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或近期出臺個人賬戶養老金投資方案
2009-09-25 01:47:24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個人賬戶養老金投資方案近期或將出臺。
昨日,每經記者從一位接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人士處了解到,人社部已經完成“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制定,“辦法”可能在近期出臺。
“空賬”亟待做實
昨日,每經記者針對上述消息向人社部進行核實,相關人士表示“不清楚”此事,但他表示,人社部對“辦法”的擬定醞釀已久,且該工作已成為今年人社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今年4月,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參加“中國養老金峰會”時也曾指出,今年將制定地方做實養老保險基金賬戶的投資管理辦法,在加強監管、降低風險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從2007年起,人社部和財政部就著手起草“辦法”,不少業內人士曾參與其中。但由于“辦法”中的一些條款爭議較大,使得起草工作進程較為緩慢。
該人士稱,爭議的焦點在于該部分基金的投資模式。因為其關系到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增值額度,并將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空賬”問題的解決。
“根據規定,這部分資金是要求付現的,而它并未實現有效的運營和增值,因此地方政府支付后,賬戶里的余額就很少了,由此形成 ‘空賬’。”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從人社部獲悉,自2000年以來,人社部在吉林、黑龍江、天津、上海等13個省市開展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截至2008年末,共積累個人賬戶基金1100多億元。上述人士表示,這只是“冰山一角”,各地還有大量的“空賬”需要做實。
風險控制成焦點
每經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對于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模式,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將該部分基金投入股票、證券、期貨等資本市場,才有可能實現保值增值。
曾參與方案制定的褚福靈向記者表示,上述投資模式雖可實現較高收益,但風險較大。他認為,目前的資本市場很不完善,且國內游資和國外熱錢很多,若將該部分基金投入其中,風險太大。
他表示,作為保障性的基礎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運營應遵循“適度增值,穩健運營”的原則,首先要保證正常發放,保值增值則在其次。
據了解,根據現有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渠道僅為銀行存款、購買國債,收益相對較低。不少地方政府曾表示,希望能放寬投資限制。
褚福靈認為,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主要問題在于運營主體不明確,缺乏專業的運營機構進行管理。他建議,可以通過“社保銀行”或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全國的各類基金實行規模化統一運營。
他還認為,在資本市場之外,還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實現保值增值,既降低了風險,又可獲得較高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