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7 02:14:17
跟蒙牛就合資事宜有過接洽的食品行業投資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此舉意在為中糧集團與私募股權公司厚樸基金入主蒙牛創造機會。
每經記者 劉丹 張超 發自北京
中糧集團與厚樸投資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公司 (中糧 集 團 持 股70%),分別向蒙牛認購新股、向老股東購買現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別完成相關收購后將持有蒙牛擴大后股本的20%,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蒙牛乳業(02319.HK)昨天公告停牌,公告表示公司“將就可能發行新股及現有股東股份買賣等股價敏感信息發布公告。”
跟蒙牛就合資事宜有過接洽的食品行業投資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此舉意在為中糧集團與私募股權公司厚樸基金入主蒙牛創造機會。
昨日20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到聲明,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宣布將聯手厚樸基金以17.6港元/股的價格投資61.1776億港元收購蒙牛公司20%的股權。
聲明寫道:中糧集團與厚樸投資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公司 (中糧集團持股70%),分別向蒙牛認購新股、向老股東購買現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別完成相關收購后將持有蒙牛擴大后股本的20%,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在此筆交易中,中糧集團是長期持股的戰略投資者,在蒙牛未來的董事會11名董事中占3個名額,均為非執行董事。中糧集團不參與蒙牛的具體經營管理,不改變現有的經營團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不改變目前的戰略方向。
證謀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分師冀書鵬認為交易價格對雙方有利。他指出,首先中糧集團和厚樸基金以17.60港元/股的價格購買蒙牛乳業,相當于7月3日,即《認股協議》簽訂之日前最后一個交易日于聯交所的收市價每股19.10港元折讓約7.85%。“認購蒙牛乳業10%的流通股份是筆不小的費用,這個價格要比在二級市場購買便宜。“對于蒙牛來說,此消息提前帶來了利好,提升了公司的股價和市值。”
中糧打造全產業鏈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中糧集團致力于成為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乳業是食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入股蒙牛是高起點進入乳制品行業的良好契機,有助于中糧集團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做大食品品牌。
但是中糧集團如何與厚樸基金連在了一起呢?
厚樸基金是一家2007年組建的、國內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其投資人包括淡馬錫、高盛等大型機構投資者。今年1月,厚樸基金曾接手了蘇格蘭皇家銀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
據了解,厚樸基金對蒙牛也早有“垂涎”之意,不過當時蒙牛正處在上升期,牛根生拒絕了厚樸基金伸出的橄欖枝。現在蒙牛財務出現了危機,厚樸基金得以趁此機會入主蒙牛。所以厚樸基金和中糧集團兩家聯手在意料之中,但兩者可能會分別扮演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者不同的角色。
冀書鵬認為,厚樸基金在此次并購中辦演了緩沖角色,“中糧太強勢,如果只有它進入蒙牛,一定會引起蒙牛方面的排斥,厚樸基金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人,以單純盈利為目的、并不傾向任何于一方,即使將來撤出,也會為蒙牛回購股份提供了可能性。”
中糧蒙牛近期頻繁接觸
蒙牛并收購的消息并非始自今日,東方艾格分析師陳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早在4、5年前中糧集團就對奶業產生興趣,曾經專門組織調查組,對中國奶業進行了可行性調研。
去年下半年,有關外資將惡意收購蒙牛的消息甚囂塵上。“當時受‘毒’牛奶的影響,蒙牛的股價大跌,抵押大摩的股份也大幅縮水,蒙牛面臨著被外資惡意收購的境地。”國內食品投資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就是在那一時期,他參與了和蒙牛合作的談判。
據介紹,當時的國際投行眾口一詞的唱空蒙牛,雖然年內股價一度高達34港元,但美林、瑞銀、摩根大通等紛紛調低蒙牛的評級,摩根大通更是給蒙牛標出了3.8港元/股的目標價。
“與其坐等外資收購,不如自己先動手重組。”上述食品投資人士表示。據業內人士透露,中糧集團與蒙牛近期接觸頻繁。此前,中糧集團專門成立了一個奶業調查組,對內蒙古的奶業發展進行了針對性調查,而蒙牛是其中調查的重點;而今年3月,蒙牛董事長牛根生也曾給中糧集團做媒,幫助中糧可口可樂簽約入駐內蒙古和林盛樂經濟園區。據了解,中糧可口可樂飲料與蒙牛相距僅100米遠,兩家公司僅一街之隔。
據參加奠基儀式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兩者在當時就“相當曖昧”:現場有多輛蒙牛的客車負責接送任務,而中糧集團負責人也在奠基儀式上高度贊揚與蒙牛為鄰的好處。
傍大款 蒙牛或成“中糧系”
冀書鵬認為,此次并購,對于蒙牛的發展有一定益處。“蒙牛產業鏈前段市場做得好,中糧集團是中端和后段具有優勢,蒙牛借力國資背景,將提升其競爭力。”
“蒙牛的目的就是借助中糧的渠道資源搶占市場。”上述食品行業投資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該人士曾經代表另一食品巨頭與蒙牛有過接觸,但最終沒有下文。“可能是我們的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及中糧。”
在去年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后,因為“涉毒”,蒙牛銷量一直萎靡不振,去年年底的公告顯示,該公司2008年虧損接近9億元,而其2007年的凈利潤為9.358億元,美林銀行甚至斷言蒙牛將“跑輸大市”。
與之相對應的是,蒙牛的競爭對手充分利用機會,里昂投行就指出,伊利及光明正趁蒙牛受挫搶奪蒙牛的市場份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瑞銀集團分析師陳磊表示,瑞銀已經將上調了伊利股份(600887.SH)的評級。
“因為周期長、風險大”,蒙牛不太可能‘押寶’新產品開發,而加快市場占有的外延式發展更符合公司的利益。蒙牛可以選擇的機會并不多。”冀書鵬認為,中糧的入股將迅速增加蒙牛的市場份額,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食品企業之一,中糧在國內建立了大量的資源基地以服務其食品分銷業務,這對蒙牛無疑是可以使用的渠道資源。
“這可能是中糧的試探性運作。”冀書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接下來中糧將把自身的資源和蒙牛的品牌進行整合,如果整合順利,不排除“蒙牛成為中糧系的可能。”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