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00:20:36
11月21日貴陽銀行公告,股東貴陽工投51%以上股權擬轉讓至貴州產發,實控人將由貴陽市國資委變更為貴州省國資委,與貴陽銀行第一大股東貴陽國資一致行動關系生變。此次收購方貴州產發成立于2024年3月,由貴州省黔晟國資全資控股。若收購達成,貴陽銀行股東將增添省級資本色彩,貴陽工投也將融入貴州產發產業布局。
每經記者|張祎 每經編輯|陳星
11月21日,貴陽銀行(SH601997,股價5.98元,市值218.6億元)公告稱,該行于當日收到股東貴陽市工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工投)告知函,貴陽工投合計51%以上股權擬被轉讓至貴州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產發),貴陽工投實控人也將由貴陽市國資委變更為貴州省國資委。
這也意味著,貴陽工投與貴陽銀行第一大股東貴陽市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貴陽國資)一致行動關系將發生變化。在此之前,貴陽國資作為貴陽銀行第一大股東,與貴陽工投等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該行19.9984%股權。貴陽工投股權變更后,將不再與貴陽國資構成一致行動關系。
公開信息顯示,在此之前,貴陽工投是貴陽市屬國有企業,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截至2025年3月末,該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未受限股權市值合計超過26億元。目前,貴陽工投持有貴陽銀行近1.54億股,股份占比4.2080%。
據貴陽銀行公告,貴陽工投股東貴陽產業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市外貿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及貴陽市礦產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與貴州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股權收購意向書,擬將其所持有的貴陽工投合計51%以上股權轉讓至貴州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股權變更前,貴陽工投的控股股東為貴陽產業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貴陽市國資委,貴陽工投與貴陽銀行第一大股東貴陽國資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其中,貴陽工投持有貴陽銀行近1.54億股,股份占比4.2080%;貴陽國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貴陽銀行逾7.31億股,股份占比19.9984%。
貴陽銀行在公告中表示,貴陽工投股權變更后,其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貴州產發,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為貴州省國資委,貴陽工投將不再與貴陽國資構成一致行動關系。
貴陽銀行提示稱,本次股權轉讓尚處于籌劃階段,本次簽署的僅為股權收購意向書,最終能否簽署正式股權收購協議及具體方案內容仍存在不確定性。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擬收購貴陽工投51%以上股權的貴州產發成立于2024年3月,注冊資本1000億元,2024年末總資產865.18億元,由貴州省國資委系統內重要的國有資本運營管理主體——貴州省黔晟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控股。
貴陽工投是貴陽市屬國有企業。2019年,貴陽市以市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將市屬工業類、商貿服務類、產業投資類、資產經營租賃類等大小數百家企業進行重新整合,組建成立貴陽市工商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2年10月20日,為推進全市國有企業優化重組,貴陽市工商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貴陽工投并掛牌成立。
若上述股權收購達成,貴陽銀行的股東背景無疑將增添更多省級資本色彩。公開信息顯示,作為貴州省第一大法人金融機構,貴陽銀行已實現貴州省各市州及88個縣級行政區域機構網點全覆蓋。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已達7465.89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4.35億元、歸母凈利潤39.15億元。
2022年更名時,貴陽工投擁有100%控股企業9家、實際控制企業13家、重要參股企業17家,旗下持有貴州輪胎、貴州燃氣、貴航股份、貴陽銀行、航發動力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據上海新世紀資信發布的債項定期跟蹤評級報告,截至2025年3月末,貴陽工投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458.68億元、238.49億元,該公司持有上市公司未受限股權市值合計26.07億元。
對于此次實控人調整,貴陽工投于11月21日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了公告。貴陽工投表示,其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擬變更,是基于貴州省、貴陽市“十五五”發展規劃,目的在于聚焦貴州省、貴陽市工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鏈強鏈補鏈、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智能制造發展等方面的布局,再次提升貴州省現代化工業體系。
公告顯示,股東變更的同時,貴陽工投還將部分資產無償劃轉至貴陽市國資委及貴陽市財政局。
貴陽工投表示,公司作為貴陽市現有工業投資管理聚集企業,資產剝離及股東變更后能夠積極融入貴州產發產業投資發展布局,及時獲取貴州省產業支持政策,并以輪胎及相關產業集群、鋁產業集群、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工業要素保障集群等板塊為重點發展方向深度融入貴州省產業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