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6 10:46:02
每經記者|彭水萍 每經編輯|肖芮冬
11月10日~11月14日,A股主要指數震蕩調整,滬深300指數周跌1.08%,創業板指跌3.01%,科創50指數跌3.85%;港股科技股先揚后抑,恒生科技指數周跌0.42%。
在主要股指震蕩調整背景下,本周ETF市場上演“反差戲”:股票型ETF縮水超348億元,但跨境ETF單周狂增203億元,商品型ETF增加129億元,共同填補了缺口。更亮眼的是,跨境ETF年內增長額逼近5000億元,成為資金配置的 “香餑餑”。
本周,寬基ETF規模全線縮水,滬深300指數掛鉤ETF規模減少超150億元,總規模跌破1.2萬億元。受滬深300指數相關產品拖累,本周頭部三巨頭(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ETF規模均減超40億元。
具體產品方面,本周6只ETF規模縮水超20億元,均為寬基指數產品。那么,聰明錢悄悄涌向了哪里?本周黃金ETF因行情反彈強勢吸金,華安基金旗下黃金ETF單周新增57.53億元,增量領銜所有ETF,總排名也躍升至第8;此外,博時基金旗下黃金ETF基金本周新增12.1億元,總規模擠進TOP20榜單。
隨著周五A股的尾盤跳水,ETF市場本周總體呈現出“增量不增價”的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上市ETF總數量為1353只,總規模維持在5.73萬億元不變。從數量來看,本周新增10只ETF,其中5只為股票型ETF,另外5只為跨境ETF。
從規模來看,本周全市場ETF總規模微減1.49億元,不過各大分類的變動分化較大。本周規模縮水最大的無疑是股票型ETF,一周大減348.19億元,其中寬基指數ETF縮水超368億元,策略指數ETF規模“逆市”增長33億元;另一方面,跨境ETF規模大增203.47億元,商品型ETF規模增加129.01億元,二者共同填補了股票型ETF本周所挖的“大坑”。此外,債券型ETF和貨幣型ETF本周規模分別增加1.69億元和12.54億元。

截至11月15日,上市ETF數量年內增加314只,年內規模增長19988.68億元。其中,股票型ETF年內規模增長額回落至8053.06億元;債券型ETF今年以來規模增長5263.03億元,跨境ETF規模增長4995.71億元,逼近5000億元。此外,商品型ETF和貨幣型ETF年內分別新增1543.15億元和133.72億元。
從掛鉤指數來看,頭部指數掛鉤ETF規模分化也較大,滬深300、中證A500和創業板指等寬基指數全線縮水,而港股通創新藥和港股科技相關指數規模持續反彈。
截至11月15日,滬深300指數掛鉤ETF規模跌破1.2萬億元至11918.88億元,本周縮水154.52億元;中證A500指數、創業板指和科創50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也縮水較大,分別減少61.09億元、37.74億元和32.9億元;另一方面,SGE黃金9999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大增118.13億元,主要受益于本周初黃金的大幅反彈行情。
此外,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大增超40億元,領銜所有股票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和中國互聯網50指數掛鉤ETF規模分別新增9.8億元和9.21億元,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行業指數方面,證券公司指數掛鉤ETF規模本周縮水11.86億元,終止了此前的連續14周增長的紀錄。

從年內規模增長來看,滬深300指數、SGE黃金9999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掛鉤ETF規模分別增長2066.12億元、1364.49億元和1014.61億元。另一方面,中證A500指數和科創50指數掛鉤ETF規模年內縮水額分別擴大至595.66億元和89.67億元。
從管理人來看,本周頭部公募ETF管理規模普遍縮水,尤其是前三名均減少超40億元。不過,排名第10-20名的機構本周多數實現ETF規模的增長。盡管如此,本周TOP20管理人名單及排名均無變化。
具體而言,前三名華夏、易方達和華泰柏瑞基金本周ETF規模同步縮水,分別減少48.89億元、49.5億元和45.82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于各家機構旗下滬深300ETF的規模縮水。嘉實基金和國泰基金本周ETF規模分別縮水34.31億元和19.69億元,后者的連續9周增長勢頭就此終止。
另一方面,華安基金、匯添富基金和鵬華基金本周ETF規模增長靠前,分別增加42.83億元、37.05億元和19.72億元。

今年以來,截至11月15日,盡管本周有所回落,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ETF年內均增長超2500億元,前者ETF規模仍保持在9000億元上方,持續領跑ETF市場爭奪戰。此外,華泰柏瑞、南方基金、嘉實基金、廣發基金、國泰基金和富國基金年內ETF規模增長集中在1063億元~1313億元區間,競爭也異常激烈。
從單只產品來看,在本周TOP20榜單中,僅兩只黃金ETF通過凈值的大幅提升實現規模排名的躍升,其他產品排名基本無變化。
其中,華安基金旗下黃金ETF單周新增57.53億元,增量領銜所有ETF,排名也順勢超越富國基金旗下港股通互聯網ETF升至第8;此外,博時基金旗下黃金ETF基金本周新增12.1億元,取代工銀瑞信旗下港股通科技30ETF進入前20名。
除上述兩只黃金ETF外,TOP20產品中僅3只ETF本周實現規模增長,其余15只產品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其中,有多達6只ETF規模縮水超20億元。華泰柏瑞和易方達基金旗下滬深300ETF單周均減少超42億元,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旗下滬深300ETF同步減少超28億元。此外,易方達基金旗下創業板ETF和科創板50ETF本周分別縮水26.43億元和24.7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基金旗下證券ETF本周規模減少11.22億元,此前保持的連續14周增長就此終結。

年內規模變動方面,今年以來規模增長超600億元的ETF僅剩3只,分別為華泰柏瑞基金、華夏基金旗下滬深300ETF以及富國基金旗下港股通互聯網ETF,年內增長額分別為634.76億元、634.69億元和629.85億元;此外,易方達基金旗下滬深300ETF年內增長額跌落至570.62億元,華安基金旗下黃金ETF年內增長額則猛增至587.08億元。另一方面,華夏基金旗下科創50ETF年內規模減少超200億元。
兩只巴西ETF同步上市交易
11月13日,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旗下的“巴西ETF”同步上市交易。根據最新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書,兩只巴西ETF的認購主力均為機構投資者。其中,華夏巴西ETF的機構持有比例達69.32%,易方達巴西ETF也達到64.43%。外資機構成為最大買家,巴克萊銀行同時位列兩只ETF的第一大持有人,持有華夏巴西ETF約9174.79萬份,占比30.58%;持有易方達巴西ETF約7034.69萬份,占比23.45%。結合約11.54%和11.82%的配售比例推算,巴克萊銀行此次認購至少動用了13.9億元資金。
四季度以來銀行相關ETF吸金超60億元
隨著四季度市場風格切換,以銀行股為代表的紅利資產重獲資金關注。據統計,截至11月11日,跟蹤銀行相關指數的股票型ETF四季度以來已獲得超60億元資金的凈流入。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