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19:38:59
11月14日,具身智能企業星動紀元創始人陳建宇稱,2025年是具身智能規模化落地元年。行業公司的護城河由模型與算法架構、數據與工程化能力組成。他不認同“專用機器人更快落地,通用機器人更慢落地”的判斷,并看好物流領域的商業化機會。陳建宇還表示,萬臺是行業大規模商業化轉折點。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文多
2025年,具身智能行業持續火熱,技術迭代與資本涌入并行。
一系列現實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巨頭入場是否會擠壓創業公司空間?行業的技術護城河究竟是什么?業界翹首以盼的規模化商業化落地究竟何時到來?
11月14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記者采訪時,具身智能企業星動紀元的創始人陳建宇表示,具身智能并非贏者通吃的互聯網生意,其明顯的長尾效應為創業公司留出了時間窗口。
談到行業壁壘時,他認為,模型與算法架構決定了系統能力的天花板,數據與工程化能力則決定企業能否逼近這個上限。
陳建宇判斷,2025年將是具身智能規模化落地的元年,行業將從嘗試階段邁向“真實場景的規模化部署”。
星動紀元的創始人陳建宇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大模型競速如今行至深水區,隨著騰訊、字節跳動等巨頭紛紛下場,昔日“AI六小虎”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大廠擠壓。
如今,具身智能是否會重復類似路徑?
面對這一問題,陳建宇的判斷是,更多參與者入場是必然趨勢,對于創業公司而言,要在巨頭入場前做大做強。
他認為,具身智能不像互聯網產品,能夠憑一套大模型瞬間覆蓋用戶,機器人需要一臺一臺地制造,因此發展節奏相對更慢,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窗口也相對充裕。他還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分析說,“蔚小理”等新勢力做得不錯,但華為、小米也入場了,所以說,創業公司并非無法在大廠入局的情況下存活。
“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把握好這個時間窗口,快速成長起來。”陳建宇坦言,相比汽車行業,機器人領域的優勢在于市場并非完全同質化。汽車制造商基本面對同類用戶和同類產品,而機器人具備大量垂直應用場景,其長尾需求廣泛,行業內也已存在數量可觀的傳統機器人上市公司,這意味著賽道能容納很多玩家。
價格競爭力是外界關注的另一焦點。陳建宇坦言,星動紀元的硬件成本目前有很大下降空間,當下首要目標還是讓產品跑通,因為產品驗證比成本優化難度更高,也更關鍵。
“降本的方式太多了,只要愿意投入時間與資金,成本完全不是問題。”陳建宇相信,中國制造業具備極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對具身智能而言,過早降本反而會讓系統無法滿足真實場景需求。
在激烈的競爭中,行業的技術護城河成為關鍵。
對“行業技術路線是否正在收斂”的問題,陳建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簡稱每經記者)表示,所謂的收斂,更多是此前處于觀望狀態的參與者,在看到某些技術方向效果不錯后,開始集中跟進,并不意味著本質統一。
至于具身智能企業未來真正的護城河,陳建宇認為它是一個多層次體系:最上層的是模型與算法架構,它決定了系統能力的天花板,就像學生如果天賦不足,給再多題也無法達到最頂尖水平;數據與工程化能力則決定企業能否逼近這個上限,其中最關鍵的是能否通過商業化過程獲得真實場景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反哺智能水平,再反向提升商業化,從而形成閉環。
陳建宇認為,對于通用具身智能而言,這種飛輪效應(飛輪效應:通過持續努力突破臨界點后形成慣性,使系統自主高效運轉)將越來越突出。與傳統機器人每換一個場景都要重新編程不同,具身智能的迭代方式更類似當前大模型的競爭,即便技術方案公開,后來者也難以快速超越先行者,因為后者在基礎模型、數據和場景積累上已形成結構性領先。正因如此,陳建宇強調,企業必須加快閉環速度,形成壁壘,在巨頭下場時達成領先。
對于產業落地趨勢,陳建宇并不認同“專用機器人更快落地,通用機器人更慢落地”的判斷。
陳建宇對每經記者表示,目前傳統技術體系能夠覆蓋的專用場景基本已實現自動化,通用機器人的價值體現在專用機器人無法勝任的新場景中。例如,在不同類別的零散物品中進行掃碼識別和分揀歸置,傳統算法幾乎無解,而大模型路徑可以提供突破。因此,在這些新型任務中,通用機器人路線不僅是更優解,甚至是唯一可行路徑。
人形機器人靈巧手 圖片來源:企業網站截圖
在人形機器人競爭不斷升溫的背景下,靈巧手的發展路徑與商業價值正在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坦言,靈巧手制造比機器人其他部件更難,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的單只靈巧手成本超6000美元,使用壽命僅六周。
但行業中也存在質疑——在許多場景下,普通夾爪是否已經足夠?
在陳建宇看來,夾爪與靈巧手的關系并非二選一,而是根據場景進行降維應用,但靈巧手確實擁有夾爪難以替代的獨特價值。
陳建宇表示,夾爪能夠覆蓋相當一部分規則化、結構簡單、動作需求單一的場景,這與輪式機器人在部分任務中能替代雙足機器人具有相似邏輯。
然而,如果從更廣泛的現實環境和更高層次的操作需求出發,靈巧手的應用邊界明顯更寬。其優勢首先體現在對不規則物體的抓取能力上,例如在抓取形狀特別的杯子、快遞包裹等物品時,夾爪的張開角度往往受到限制,而靈巧手可以通過張開手掌的方式獲得穩定抓握。
另外,當任務要求不僅僅是“抓住”,而是需要對物體進行位置調整、翻轉、精細操作時,人類手掌的結構優勢在機器人上也必須被還原。大量家庭用品、工業工具乃至日常器具本身就是為人手設計,這意味著夾爪天然不適用。
在使用鉚釘槍、壓槍、操作按鈕等更復雜的場景中,夾爪幾乎完全無法勝任,這類涉及工作操作的“握、按、對準”多工序動作只有靈巧手能夠完成。
除了機械結構帶來的適配性差異,陳建宇認為,靈巧手在學習能力上也具備天然優勢。由于靈巧手結構與人手高度對應,它可以直接利用人類動作數據進行訓練;而夾爪必須將人手動作間接轉換成夾爪的指令,存在信息損失與訓練復雜度提升的問題。
盡管如此,靈巧手的研發難度仍然遠遠高于夾爪,突破難點集中在小型化上。陳建宇對每經記者表示,靈巧手要求每個手指關節都必須容納驅動、傳動、傳感與控制系統,以便在手指這樣的小空間里完成與手肘、膝蓋相同的關節功能。這就會帶來一系列工程復雜性,不僅包括結構排布、電機參數、驅動器設計,還涉及散熱、耐久等難題。
靈巧手的線束管理是另一個難點。陳建宇解釋道,在汽車等行業中,線束安裝在固定板件上,幾乎不會發生劇烈運動;但靈巧手的五根手指動作密集、空間極其有限,卻需要大量信號線和動力線同時工作,這意味著幾乎沒有現成方案可供借鑒。
在具身智能產業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商業化進程同樣備受市場關注。
陳建宇透露,從目前的應用來看,物流領域的機會最多。今年已有“具身智能物流倉儲解決方案”,從訂單下達、分揀、掃碼錄入到商品出庫,該方案構建了全流程無斷點的智能閉環,解決了傳統自動化設備及方案柔性不足的行業核心痛點。預計物流將成為星動紀元最大的業務板塊。
明年,公司還將逐步進入汽車制造、3C電子等行業。
陳建宇認為,切入這些場景的原因在于,工廠有明確的自動化升級需求。這種需求的背后,不僅是降本增效需求,更是因為勞動力缺口逐漸出現。他觀察到,那些具有高度危險性、重復性,或者工作環境惡劣的崗位都開始出現勞動力缺口。
對于未來一年具身智能的市場格局,陳建宇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只要沒有外部“黑天鵝”事件,具身智能的熱度將在明年全年延續。
這一判斷,一方面來自外部經濟和投資市場的整體預期;另一方面,是因為技術迭代速度仍在加快,動作控制與大模型在近年來的進展表明,許多此前認為不可能的任務正被逐步攻克。
“明年市場上,商業化將是重點突破方向。”陳建宇判斷,今年大家更多是嘗試和實現有限營收,真實場景商業化還不成熟,明年將會出現真實產品在特定場景中的規模化落地,“這是最大的變化。”
對于行業大規模商業化的節奏,陳建宇對每經記者表示,“萬臺”是行業進入真正規模化的門檻,但這是更長期的目標。
對于星動紀元而言,明年更現實的目標是千臺級別的出貨與規模化試點。陳建宇認為,“萬臺”是行業大規模商業化的重要門檻和轉折點,一旦達到,將在資本認可、客戶接受和成本降低方面產生更大的飛躍。
在陳建宇看來,行業達到“萬臺”級別是必然趨勢。“如果你了解我們目前在做的應用場景,(就知道)其市場空間遠遠超過萬臺規模。只要成功攻克幾個重點場景,就能實現這個目標。”他稱。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網站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