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歷經518天的破產程序終結!資產負債率近400%,昔日“西南陶瓷王”正式落幕

2025-11-03 23:54:57

10月13日,四川省威遠縣人民法院公告宣布白塔陶瓷及其10家關聯公司破產程序終結,這家“西南陶瓷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其破產前資產抵押殆盡,經營早已停擺。白塔陶瓷曾乘地產東風崛起,卻因行業變局下的需求萎縮、產能過剩、成本壓力而破產。它的落幕折射出中國陶瓷產業在多重壓力之下,經歷的一場劇烈而痛苦的結構性出清。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魏官紅    

10月13日,四川省威遠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威遠縣人民法院”)的一紙公告,為四川白塔新聯興陶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白塔陶瓷”)及其10家關聯公司長達518天的破產程序畫上句點。這家擁有46年歷史、曾聲名顯赫的“西南陶瓷王”,最終以一種極為徹底的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白塔陶瓷的倒下,并非孤立的企業經營失敗案例。在法院認定其“無財產可供執行”的背后,是公司早已停擺的經營和涉及超百件被執行案件。它的落幕更像一面棱鏡,折射出中國陶瓷產業在地產周期下行、內部結構失衡與外部環境重壓之下,所經歷的一場劇烈而痛苦的結構性出清。

從盛極一時的“西南陶瓷王”,到如今徹底破產,白塔陶瓷用了十多年的時間。11月2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走訪成都市龍泉驛區一大型建材城,以消費者的身份與來自四川威遠的陶瓷商們交流時提及白塔陶瓷,他們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超6億元債務壓頂,資產早已抵押一空

截至2022年9月30日(破產程序啟動前),白塔陶瓷的資產總額約為1.58億元,而負債總額已攀升至6.2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394.79%,已陷入嚴重資不抵債的境地。

圖片來源: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截圖

此外,白塔陶瓷在走向破產前,其核心資產均已被抵押。據威遠縣人民法院發布的白塔陶瓷破產清算案選任破產管理人的公告,公司的機器及生產設備均已抵押給了農商銀行,名下的13宗土地和1棟辦公樓則抵押給了恒豐銀行成都分行。公司名下有9輛車,1輛已注銷,8輛已被法院查封,其中7輛屬于輪候查封,“該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進入破產程序之前(注:威遠縣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清算案的日期為2024年5月13日),白塔陶瓷的經營實際上已經停擺。

法院執行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17日,以白塔陶瓷為被執行人的首執案件達139件,申請執行的標的總額高達5億元。其中,金融債權案件10件,申請標的額約2.19億元;勞動爭議案件61件,申請標的額3111.69萬元;合同糾紛案件65件,申請標的額約2.16億元;行政非訴案件3件,申請標的額3358萬元。這也標志著白塔陶瓷全面的債務違約。

乘地產東風,“西南陶瓷王”崛起

白塔陶瓷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79年),恰好處于中國房地產行業黃金時代的早期。白塔陶瓷乘著這股東風,成長為區域市場的絕對霸主。

據公開資料,在巔峰時期,白塔陶瓷擁有超過10條生產線,其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在西南地區無出其右,“西南陶瓷王”的稱號由此而來。白塔陶瓷的成功,是那個“規模為王、渠道制勝”時代的典型產物。在過去20多年里,中國建筑陶瓷行業呈現出“大行業、小企業”的格局,由于瓷磚產品笨重、運輸半徑有限,行業天然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白塔陶瓷正是憑借其在西南地區的規模優勢、成本控制和渠道深耕,牢牢掌控了區域市場。

但最終,白塔陶瓷還是走向了破產。

11月2日下午,每經記者來到位于成都龍泉驛區的新博美銀河裝飾市場,該地匯集包括瓷磚、石材、吊頂等數百家各類建材門店。在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與十多家瓷磚、陶瓷門店老板對話時,他們都表示聽說過白塔陶瓷這一品牌,還有部分陶瓷商表示自己或自己的親戚朋友曾代理過白塔瓷磚,但基本在十多年前就未代理了。

一位陶瓷商表示,她從2003年左右就開始代理白塔陶瓷品牌,并稱當時“很好賣”,2010年之后,隨著廣東品牌進入成都市場,她便放棄了白塔陶瓷的代理權。還有其他陶瓷商表示,十多年前自己不再代理白塔陶瓷后,“問都沒有人問了,都把它遺忘了”。

""

成都龍泉驛區的新博美銀河裝飾市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蔡鼎 攝

在走訪過程中,每經記者還以消費者身份與兩位來自威遠縣的陶瓷商進行了對話,其中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表示,其成長于威遠縣,他認為白塔陶瓷“挺好的”,對公司破產感覺十分可惜。這名年輕人稱,過去十多年里,成都區域賣白塔陶瓷瓷磚的很少,但如果去威遠或者當地周邊詢問,便可知道“七八年以前,基本上(威遠縣及周邊)家家戶戶全是用白塔的(瓷)磚”。

另一位來自威遠的中年男子則對記者表示,早些年他剛進入陶瓷瓷磚這個行業時是做外墻的,“當時基本上都是用的白塔的瓷磚”,在他看來,白塔陶瓷走的是中低端路線,破產可能還是產品結構的問題。他還指出,以前白塔陶瓷在整個四川市場的認可度較高。

當每經記者嘗試訪問白塔陶瓷的官網時,發現備案信息為白塔陶瓷的域名顯示“404 Not Found”(一個HTTP狀態碼,表示服務器找不到用戶請求的網頁或資源)。11月3日上午,記者嘗試撥打天眼查等平臺披露的白塔陶瓷號碼,但這些電話一直處于占線狀態。

需求、產能、成本:行業變局下的三重沖擊

白塔陶瓷從區域龍頭走向破產,其自身的債務危機和經營模式是內因,行業環境的劇變則是加速其墜落的外部推力。事實上,白塔陶瓷的命運并非個案,它所面臨的沖擊,是整個建筑陶瓷行業共同面對的挑戰。具體而言,來自下游需求市場的萎縮、行業內部的產能過剩,以及宏觀層面的成本壓力疊加,共同構成了這場行業大洗牌的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陶瓷作為建筑材料,其市場需求與建筑業的景氣度緊密相關。近年來,隨著相關產業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結構的變化,建筑工程項目對瓷磚的需求也隨之波動,自2018年以來,瓷磚產量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到了2023年,部分建筑商出現信用風險,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有44家建筑商觸發了238只信用債違約,涉及金額高達2676億元,占全部債務違約的37.4%。這種風險也傳導至建材供應端,部分大型建筑企業出現資金鏈問題,導致其對供應商的應收賬款大量逾期。對于嚴重依賴工程渠道的陶瓷企業而言,這對其現金流造成了巨大壓力。

即便是行業內的上市公司也受到波及。例如,此前帝歐家居對地產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并進行減值測試,截至2023年底,公司進行單項信用減值計提的應收款項賬面金額11.71億元,單項減值計提比例超50%。

其次,中國陶瓷行業早已告別了高速增長階段,但龐大的產能在過去多年間并未得到有效出清。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瓷磚產量為67.3億平方米,相比2016年的巔峰時期下滑超過34%。然而,以2022年全國陶瓷磚有效產能100億平方米計算,2023年瓷磚的產能過剩率依然超過30%。在這樣一個“供過于求”的紅海市場中,缺乏品牌溢價和技術優勢的企業只能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最終被不斷上漲的成本和微薄的利潤所吞噬。

最后,是來自宏觀層面的壓力。陶瓷是典型的高耗能產業,行業面臨一系列嚴格的環保和能效政策。

這場自上而下的轉型,對企業的經營提出了新的挑戰。環保政策在客觀上扮演了行業“過濾器”的角色,它提高了行業的生存門檻,加速了落后產能的出清。有能力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頭部企業,將環保合規轉化為了自身的技術壁壘和競爭優勢。而像白塔陶瓷這樣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則在這場浪潮中被無情地淘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久久免费最新免费视频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