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1 22:53:56
每經編輯|何小桃
上行有頂峰,下行有新生。猶如生命體的自然規律,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高歌猛進的繁榮熱烈,也會穿越蟄伏蓄力的低調冷清。
如今,白酒行業似乎就來到了這樣一個“至暗時刻”。
10月30日晚間,A股所有白酒企業公布完2025年三季度業績。不僅多數酒企業績加速下滑,部分區域酒企凈利潤同比降幅甚至接近三位數,口子窖單季歸母凈利潤同比大降92.6%的表現,更凸顯了行業分化的加劇。即便是行業龍頭貴州茅臺,雖憑借1300億元營收 6.32%的同比增長,在寒冬中守住了基本盤,但增速也創下近十年新低。
毋庸諱言,這是白酒行業近十年“最差季報”。
深究原因,宏觀消費環境疲軟導致商務宴請等核心消費場景收縮,疊加渠道庫存高企和價格普遍倒掛等多重壓力,共同釀成了這份“慘淡”成績單。
面對這份成績單,市場難免眾聲喧嘩。有冷眼旁觀的質疑者,有笑看風云的吃瓜者,有飽受打擊的悲觀者,有靜待花開的樂觀者。關鍵是投資者怎么看?行業未來怎么走?企業將會怎么干?
筆者認為,相比業績下滑的現實,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暴露真實的勇氣,以及破釜沉舟的底氣。
在過往的行業周期中,部分企業曾通過渠道壓貨、數據調整等方式粉飾業績,延緩行業調整的真實狀況暴露。而這份“最差三季報”,沒有粉飾的數據、沒有模糊的表述,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業績下滑的真相。其中的坦誠和勇氣,遠比虛高的業績數字更具長期價值,也為投資者重新審視白酒行業的投資邏輯,提供了重要參考。
對于投資者來說,面對白酒行業的周期性趨勢,更需要的是理性深思,回歸白酒的價值投資邏輯。
沒有永遠上行的行業。過去十年,白酒行業憑借持續高增長成為資本市場的白馬藍籌。而此次行業調整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這便是白酒行業已徹底告別高速增長的粗放階段,進入穩定成熟的高質量發展周期。
往前追溯,白酒行業也經歷過類似的成長周期,甚至面臨比這更嚴峻的“至暗時刻”。比如,上世紀末名酒降價求存的迷茫,以及2012年前后需求受限所經歷的刺骨寒冬。那時,行業面臨庫存高企、價格倒掛與信心的全線崩塌,其嚴峻程度,猶勝今朝。
對于大自然而言,寒冬可能意味著凋零和死亡,但何嘗不是淘汰和篩選,強者剩,弱者死。自然如此,產業亦然。真正的強者從不懼怕寒冬,而是直面寒冬、擁抱寒冬,在寒冬中砥礪風骨,迎接春天來臨。正是那些曾經瀕臨絕境的洗禮,迫使企業斷腕改革,擠掉泡沫,最終淬煉出更具韌性的商業模式與更健康的渠道生態。
如果說上行周期,是勢能的積累與價值的綻放;下行階段,則是內功的修煉與新芽的孕育。每一次深蹲,都是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起跳。嚴寒中孕育的生機,往往最為堅韌。穿越周期,方能迎來更具韌性的廣闊天地。眼前的“至暗時刻”,也許正是光明的前奏。
從競爭格局來看,當下白酒行業的分化趨勢正不斷加劇,頭部酒企憑借強大的品牌力與渠道掌控力,持續擠壓中小酒企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這一趨勢在調整期尤為明顯,也讓頭部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具支撐。
此時的白酒行業,更像歷經風浪的“壓艙石”,其核心價值不再是爆發式的業績增長,而是穿越周期的抗風險能力與穩定的紅利屬性。投資者也更需要重新錨定白酒行業的投資價值坐標。
從消費端觀察,盡管整體需求增速放緩,但高端白酒以及老酒的收藏屬性依舊穩固,商務消費場景也在逐步復蘇,剛性需求為行業提供了堅實的基本盤,避免了需求端的大幅波動。
從商業模式來看,頭部酒企仍擁有成癮性消費、稀缺性、文化溢價三重護城河。從毛利率水平來看,貴州茅臺91.29%、瀘州老窖87.11%的高毛利率依舊遙遙領先大多數行業;從現金流表現來看,先款后貨的模式與老酒增值的特性,讓行業在調整期仍能保持相對穩健的現金流。這些底層優勢,決定了行業的長期價值不會因短期調整而消失。
可見,一份“最差季報”,絕不是白酒行業的“終局哨”,正如巴菲特在市場悲觀時重倉可口可樂的邏輯:當行業估值跌至歷史低位時,也許恰恰是挖掘價值標的的窗口期。
可資為證的是,白酒股業績寒意侵襲,資本的春潮卻已悄然涌動。10月31日的市場上,古井貢酒帶頭沖高近7%,迎駕貢酒、舍得跟漲超4%。“最差成績單”沒有迎來風暴,卻撞見截然相反的圖景。這杯摻著寒意與暖意的“白酒”,恰是市場最耐人尋味的反差注腳。
資本市場的反應,已從最初的錯愕逐漸轉向了冷靜思考。人們相信,寒意消融之時,行業將迎來格局重塑與價值回歸的又一個春天。
每經評論員|劉明濤
編輯|何小桃?易啟江
校對|陳旭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nbd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