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22:46:05
L4級無人城配(RoboVan)解決方案提供商——新石器公司宣布完成逾6億美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聯酋磊石資本領投。以金額計,本輪融資是迄今為止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最大的一筆私募融資,也是今年內中國私募領域最大的融資之一。宣布融資當天,新石器也公布了其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關鍵進展,由其自主研發的L4級無圖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已開始商業化交付。
每經記者|李卓 每經編輯|陳星
余恩源 圖片來源:新石器供圖
10月23日,身穿印有“新石器”LOGO(標志)的黑色Polo衫,疊加黑色連帽沖鋒衣,一身“工服”的余恩源,再一次走到聚光燈下。作為新石器創始人兼CEO(首席執行官),這是余恩源近1個月里第二次接受媒體采訪。過去7年里,他很少這樣密集曝光。
曝光的熱度來自于政府、資本包括大眾對無人配送車關注的快速升溫。當天,這家專注L4級(高度自動駕駛)無人城配(RoboVan)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官宣拿下由中東財團領投的逾6億美元D輪融資。若以金額計,本輪融資是迄今為止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最大一筆私募融資,也是今年內中國私募領域最大的融資之一。
“他們真的發展很快。”一位無人車產業鏈人士如是感嘆。
快嗎?新石器成立于2018年,直到2025年才真正通過商業規模化走入大眾視野。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余恩源在物流領域摸爬滾打近20年,快遞柜、無人機全都摸過一遍。直到2025年,通過新石器這個似乎一夜長大的獨角獸,外界才真正重新認識它背后的掌舵人。
真正的快,爆發在2025年。“慢公司”的“閃電戰”。余恩源和他的新石器,何以七年蟄伏、一朝“豹變”?
圖片來源:新石器
距離這輪融資最近的一次刷屏,是新石器今年9月在“中國民營快遞之鄉”桐廬下線第10000臺無人配送車,被視為L4級商用車賽道邁入規模化商用元年的標志性事件。
也正是提前2個月邁過了1萬臺車這個拐點事件,成為資本“扣動扳機”的關鍵因素。
“這一輪這些投資人看好我們,是因為整個無人駕駛賽道需要出現一個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團隊。我們剛開始是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經歷了7年的發展,驗證了在無人配送領域、在城市商用車RoboVan領域,L4級自動駕駛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這在全球范圍內是第一個。”23日,余恩源在D輪融資媒體溝通會上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據余恩源透露,新石器現在每個月交付2000多臺,公司單月交付量正努力朝3000臺挺進,這在L4自動駕駛的賽道里,甚至整個AI(人工智能)領域里,是第一個開始井噴式發展的。
至于新石器為何能在這個節點實現交付量爆發?余恩源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市場需求,新石器從快遞破圈進入了即時物流和泛城配領域。第二是積累,“我們今年上半年一個月干去年一年的活,進入了一個快速打磨算法、硬件、生產制造、交付、運營、維護的階段。”
新石器CFO(首席財務官)李子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實現了連續單月盈利,預計明年就能實現全面盈利。
之所以要做這么大規模的一輪融資,“根本原因是我們意識到整個行業在今年經歷了‘從0到1’的發展之后,很快要進入‘從1到10甚至100’的超快速增長階段,我們一定要儲備足夠多的‘彈藥’,迎接這個非常快的增長窗口期。”李子夷說。據透露,公司2025年營收規模能達到10億元的量級。
市場的爆火直接帶動資本熱情,直觀體現在公開的一長串投資人名單里。
新石器本輪融資領投方是來自中東的阿聯酋磊石資本(Stone Venture)。余恩源在回答媒體提問時確認,中東將成為新石器出海第一站。新石器明年底將爭取在阿聯酋達到5000臺無人車的部署規模。
與此同時,在本輪聯合領投方中,可以看到高成投資、信宸資本(中信資本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鼎暉VGC、朝希資本、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北京AI基金)的身影,以及一個匿名的“某大型互聯網公司”。
據稱,本輪重要投資人還包括君聯資本、高榕創投、善水資本(Templewater)、恒旭資本、亦莊科創二期基金(北京科創亦莊直投基金)、華泰天府數智基金等,云啟資本等老股東也持續加注。
對于有市場消息稱,上述聯合領投的匿名互聯網公司為騰訊,并稱這輪投資為Pre-IPO輪融資,新石器或將赴港IPO。對此,新石器方面不予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石器一個較大的變化,是進攻小B(中小企業)市場。
在大眾認知里,無人配送車最常見的商用場景就是快遞。新石器在快遞行業的KA(核心客戶)領域,市場份額已經超過70%。在余恩源看來,如果只有快遞行業的客戶,月交付量1000以內就會碰到天花板,因為它是一個線性增長賽道。“再考慮其他方面的約束,今年整個快遞行業1萬多臺的交付量、明年1.5萬臺左右的交付量,差不多就是上限了。”
“但城市配送和即時配送領域,是上百萬小B分散的市場,所以它一下就進入了指數級增長。”余恩源在媒體溝通會上透露,現在新石器每個月2000臺的出貨量里,有一半已經來自于小B市場。“我們希望明年70%~80%來自小B市場,KA和大B(大企業)市場只占20%~30%。”
而要看清新石器L4規模化及“破圈”的價值,還要同時理解它背后一套特殊的“數據-測試-運營”飛輪。
新石器無人車執行總裁趙優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因為新石器是純L4的車輛,所以在路上跑的每一個里程都會帶來很大的數據價值,這些數據又給測試帶來價值,測試會優化算法,算法會給運營帶來幫助,而運營又會帶來更多更好的數據。
當然,這個飛輪背后,離不開AI的技術支持與突破。
新石器在算法策略上一直比較激進,公司從2021年就選擇了視覺算法。趙優直言,新石器的無人車上只有13顆傳感器:1顆激光雷達和12顆攝像頭,相比行業里大多數無人駕駛公司,新石器的傳感器是最少的,所以它對于算法的要求也是最高的。為此,新石器實現了貨運行業第一個“視覺-動作”基礎大模型“Neolix-VA”首次上車,實現完全端到端。
當天,新石器同時宣布,由其自主研發的L4級無圖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已開始商業化交付,并在小范圍應用。這使新石器成為無人配送行業第一家交付無圖技術方案的公司。
余恩源指出,無圖技術在國內市場的戰略意義是市場破圈,而在海外部署最好的方案也是做無圖化,避開了高清地圖數據安全的問題,解決了高精地圖的跨國資質獲取難題。據稱,無圖技術還將使無人車通過減少高精地圖的依賴,節省90%以上的相關開支,硬件成本也顯著降低。
談及這兩天的深刻感受,余恩源表示,2018年剛剛進入行業的時候,只有新石器一家公司。“這種深層的孤獨感一直存在于團隊里,所以我們特別希望這個賽道很繁榮,不管是創業公司也好,還是巨頭也好,只有走的人多了,它才會成為一個賽道。”
他甚至記憶猶新,當時出去的時候,什么是無人車,誰是新石器,誰是新石器無人車,要給別人解釋兩個小時,然后別人只會說“哦,沒聽懂”。余恩源直言當時那種絕望:“你要從無到有把這個賽道推出來的時候,真的是要在現實生活中、在大街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而現在回想,這個難度就是從政府治理到產品技術,再到供應鏈、產品打磨,得一步一步慢慢地、耐心地把它干出來。”
所以,談及競爭壁壘,余恩源認為,堅持長期主義,是新石器真正精神意義上的壁壘。這也源自物流生態本身的復雜性。
值得一提的是,D輪融資之前,新石器已歷經7輪融資。資本頻繁加注的另一面,無人車配送也早已不缺大型互聯網公司身影。
天眼查信息顯示,新石器的上一輪戰略融資就來自滴滴出行,早期融資里還包含理想汽車。據記者不完全梳理,更早之前,阿里巴巴旗下菜鳥自2015年便開始研發無人車;京東物流和美團也都于2016年開始研發及部署無人配送車。最新數據顯示,美團自研無人車在深圳已經實現全無人運營并突破500萬單。與此同時,就在今年10月,另一家無人配送車企九識智能也官宣完成B4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方還是螞蟻集團。
資本聚集效應下,無人車配送賽道是否已經進入了“巨頭林立”階段?是否會像許多互聯網行業一樣最終走向整合并購?新石器未來對此又是否持開放態度?
余恩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在他看來,無人配送不會形成壟斷局面,因為這是一個To B的提升效率的行業,新石器無人化的目標是讓機器去做快遞員、物流從業人員不想做也不能做的事情,這樣的場景、需求數量非常大,不是一家公司能夠完成物流基礎設施重構的。
余恩源同時表示,新石器的目標也并不是要成為國內某個寡頭,更希望和國內伙伴一起讓無人車普及全球,所以這次融資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發力全球市場。
就本輪融資的資金用途,李子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是進一步加深在算法和模型上的優勢和壁壘,投入到算力包括數據閉環整個體系;第二是產品線、產品體系的延伸,包括更大產能的儲備,來迎接明年可能要交付10萬臺車這樣一個量級的市場需求;第三則是要在全國甚至全球建設無人車銷售、交付、服務網絡。
七年蟄伏,從無人問津到資本競逐,從技術孤島到生態繁榮。在余恩源看來,無人配送正在經歷一個拐點,這個拐點就是整個賽道從過去的研發、測試、示范階段,開始正式在全球領域進入規模化商業運營。
這既是新石器本身“從0到1”的破局,也是中國無人配送行業從野蠻生長到有序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場關于效率與耐力的新長跑才剛剛開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